特首匯報教育施政 教界不收貨
教育政策被視為施政的重點範疇,特首梁振英昨在網上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匯報」,詳列政府在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其中教育政策篇幅較去年大幅倍增,羅列了為非華語生推行「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畫等新猷。不過,教育界認為這份匯報只顧及細節,形容是「不及格的自評」。 篇幅大增 重述新猷 今年的施政匯報教育政策內容,圖文並茂佔了四頁,連同非華語生的中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增加特教生的學習支援津貼等「扶貧安老助弱」,加起來有五頁篇幅,較去年寥寥兩項僅六項施政重點,確有相當增長。不過細閱內文,不少內容是《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新猷,比如增加一千個資助高年級學士課程學額、加強生涯規劃支援等,相信不少讀者有「熟口熟面」的感覺。 文件亦匯報了教育局推行的政策,例如在新學年起為跨境學童另設小一「專網」,紓緩北區小一學位緊張情況;四月公布首輪新學制中期檢討等;至於備受關注的幼兒教育,文件則提到當局在一四及一五學年連續兩個學年增加學券資助額,但未有交代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進度。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施政匯報有如學校的自評報告,理應交代已完成、進行中及未處理的政策範疇,「以自評報告來說是不及格,不過是公關策略的宣傳文件而已」。他指教協早前亦公布教師對教育施政的評分,結果有一半教師給予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零分,「若以教協調查作為外評,怎麼跟自評有這麼大的落差?難免予人自吹自擂的感覺」。 着眼細節 忽略大綱 葉建源認為,今次施政匯報正好反映教育施政只顧細節、忽略大綱的政治現實,「例如中學要求收生穩定,能夠如特首所言『休養生息』,但施政只着眼於生涯規劃等細節,中學界都曉得這些措施對穩定教育生態的大局來說,根本沒有影響。」 特首連續兩年以施政匯報方式作為成績表,儘管項目增加,但教育界評價卻有保留,面對中一適齡人口下跌、十五年免費幼教政策未有對策、幼稚園學額供應難以規劃等難題,即使不收錄在這份施政匯報,對政府亦是「不言而喻」,相信仍要逐一拆彈。 (2014-6-25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