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童遲確診 錯失治療黃金期

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在社會支援不足下,成長路比同齡學童崎嶇。有團體調查發現,近六成特殊學習需要學童需要等候一至兩年才獲評估,令不少學童錯過六歲前治療的黃金期;調查又顯示四成家長每月只能花費一千元或以下,為子女提供功課輔導,未能作全面專業治療。團體建議政府增加對社福機構的資助金額,從而增加對該類學童的支援。

特殊學習需要服務關注組在七至八月,以問卷訪問一百四十二名有特殊學習需要子女的家長,結果顯示,近三成學童在六歲之後才確診,白白錯過六歲前黃金治療時期。

調查又指在確診學童中,逾六成人會尋求學校以外,如私人機構、非牟利團體的支援服務;其餘獲學校協助的學童,三成人認為支援沒有任何效用。

關注組估計,本港最少有兩萬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特殊學習需要學童。若學童要獲全面的專業治療服務,家長每月最少花費數千至一萬元不等,惟不少家庭未能負擔這筆龐大開支。

每月負擔最多一千

調查顯示,四成家長每月只可負擔一千元或以下,主要用作子女報讀費用相對便宜的功課輔導班或學習支援小組,未能負擔成效大、收費較高的服務,包括面見心理學家、制定個別學習計畫。

臨牀心理學家陳韻玲指,不少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最少要等一年才獲評估,及後又要再排期治療,一等再等。

陳韻玲表示,學童六歲前腦部發展最為迅速,一旦錯過這黃金治療期,拖延治療進度,定必影響學童往後的學習能力及智力發展。

團體倡增撥款支援

現時全港有逾三萬名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就讀公營學校。陳韻玲批評,部分學校礙於資源問題,提供的服務質素參差,大部學校都只有駐校社工,未有職業治療師。

關注組建議政府增加撥款,讓社福機構設立更多針對該類學童的治療服務。現時關愛基金為六歲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學童提供每月約二千六百元的學習訓練津貼,關注組建議,關愛基金放寬受惠對象至中小學,並在十八區推行學生及家長支援服務試驗計畫。

(2014-9-2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