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家長教育講座 提升兒童學習效能

如何讓子女學好語文,永遠都是家長間的熱門話題,尤其初小的家長就特別關心,因為這時期子女接觸的讀物愈來愈多,語文能力好的小朋友,有助吸收不同的知識。早前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鄭佩芸指出,該學系向來關注兒童的讀寫發展,近年就致力推廣家長教育,且在十一和十二月,都有針對兒童讀寫發展的免費家長講座,其中在十一月七日,就會舉行「家校攜手起步,同遊『悅』讀之道」專題分享暨「教兒喜『閱』,寫意成長」家長教育講座簡介會,會中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主講,例如大學教授、語言治療師、教育心理學家、學校發展主任、資深語文教師等,也會有家長分享。

身兼「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畫」課程總監的鄭教授說,自八年前開始,該學系已為小學的中文科老師等提供培訓,讓他們了解一般學童及有讀寫困難學童在學習語文時的認知歷程,同時認識優化語文教學的要點,以及支援語文表現稍遜學童的方法,而近年主力推廣家長教育,就是希望可以通過家校合作,更有效地提升小朋友的學習效能。

在下月舉行的家長教育講座簡介會中,主要分為兩部分,首部分是講家校合作去推廣閱讀的成果,屆時會有校長和家長的分享;第二部分的實用性則較強,會教家長如何提升子女說話和識字能力、閱讀技巧、親子關係等等,適合子女讀小學的家長參加。

鄭教授表示,兒童學習語文,較學習語言難,所以成人的支援很重要。「學習語言,只要有相關的語言環境或社區,就可以自然地學到,但學習語文卻必須有人教,很少數人能無師自通,所以小朋友入學讀書之餘,家長的扶持也很重要。」

然而,要學習好語文,先要打好語言基礎。鄭教授解釋,文字其實是表達說話,所以子女在幼兒階段,應先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並非「谷」小朋友學寫字,從而打好他們語文能力的根基。

至於識字部分,則要讓子女循序漸進式、有系統地學習詞彙,切忌心急,別過早讓子女學習難字。「小朋友初入文字世界,不要教不常接觸的字,例如一頓飯的『頓』、哄小朋友吃飯的『哄』等等書面語,對小朋友來說都是不常用的。」鄭教授認為,有些家長想子女學會教科書內的全部生字,但其實並不需要。「先學習常用字,至於不常用的,就要視乎子女能力,才決定是否需要教。」

當小朋友升上三年級後,要讀的書就愈來愈多,所以家長應及早培育子女的閱讀興趣,方法除了多陪伴子女閱讀外,亦不妨鼓勵他們朗讀書本的內容,同時留意他們讀書的流暢度。「不論中文和英文,不懂得讀音的話,就較難記得起該生字的寫法和意思。」鄭教授指外國已有研究指出,小朋友讀書的流暢度,影響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家長不妨留意。

至於親子溝通方面,則是針對家長教育子女時,有機會出現的問題,當中包括情緒問題、子女的學習困難、家長跟子女間的角力等等,這都是家長日常教子女時,有機會出現的情況,值得家長注意。

聽鄭教授講,即將舉行的「教兒喜『閱』,寫意成長」家長教育講座簡介會,其實是十二月所舉行的四個專題講座的精華版本,其中包括十二月六日的兩個講座,分別是「說話有方」和「識字有法」,至於十二月十三日,則是「閱讀有理」和「親子有情」,對有關主題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特別留意。有意參加簡介會的家長,可以通過網頁報名和了解詳情,網址:http://www.fed.cuhk.edu.hk/~tdspld。

(2014-10-22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