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資訊
留意寶寶打針後的反應及護理須知

初生嬰兒-寶寶出生後,必須要接受卡介苗及(第1針)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後通常不會有不適的反應,卡介苗是一種活性疫苗,是用來預防結核病,注射數星期後,針口部位可能呈現小紅丘疹或一顆白色膿胞出現情況,請勿驚惶,因這是正常現象,數星期後便會逐漸退卻及完全痊癒,有可能留下極輕微疤痕或甚至不留疤痕。注意寶寶沐浴後,針口部位應保持清潔乾爽,需要時可用凍開水清潔並以紗布吸乾水份。切勿搽上任何藥物,藥水及藥膏等,毋需貼上膠布或敷上任何敷料,並避免穿緊身衣物。

 

 

1個月大-這階段必須再接受(第2針)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後一般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針口部位會有輕微疼痛,但一兩天後便會消退。如寶寶因感覺痛楚而導致情緒不佳或出現哭鬧情況,媽媽可以用沾有冷水或暖水的乾毛巾,給寶寶輕輕敷一敷針口部位,這樣有助紓緩痛楚和不適。

 

2至4個月大-這階段應要注射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滅活性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1及第2針)及肺炎球菌疫苗(第1及第2針)。與以往採用的三合一疫苗中的全細胞型百日咳成分,以改為無細胞型百日咳,可大幅減低注射後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及縮短反應持續的時間,由於無細胞疫苗是採用淨化百日咳細胞製成,這樣做可以保持疫苗的保護性,同時亦可減低副作用,例如:注射後發燒及出現紅腫的機會亦相對降低,打針後的不適反應相對減少。若注射數小時後,寶寶針口出現紅腫,可在部位上敷一塊冷或暖的乾毛巾,有助紓緩痛楚和不適。如出現發燒情況,可給寶寶服用退燒藥,通常此情況只會維持半天至1天。但是若寶寶在注射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抽筋、臉色蒼白、脈搏快速、呼吸困難、皮膚出現紅疹,甚至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父母應立即帶他到急症室診治,並詳細告知主診醫生有關打預防針的日期及之後出現的症狀,讓醫生能作出適當的治療。

 

6個月大-到了這時候,寶寶須要接受(第3針)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性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第3針)肺炎球菌疫苗及(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

 

1歲大-滿一歲大會接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1針),1Year Old - 有部份寶寶在注射後5至10天內,可能會出現發燒,但通常在2至5天內便會自動退燒,家長可用退燒藥處理。小部分寶寶可能在注射後1至2星期出現紅疹,但在一至兩日後會自動消失。

 

1歲半大-此時寶寶須注射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性小兒痳痺混合疫苗的(加強劑)。通常不會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小部分寶寶會感覺到針口位置有痛楚,父母只要為寶寶針口部位用冷或暖的毛巾敷便可減輕痛楚。但注要不應在針口上搽上任何藥膏。

 

*    注射其他疫苗;例如急性中耳炎混合疫苗、輪狀病毒口服疫苗、水痘疫苗、甲型肝疫苗及腦膜炎雙鏈球菌疫苗等等,父母可帶寶寶到私家診所注射預防疫苗。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