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中」小學普通話試成績佳
被質疑扼殺粵語文化的普教中,在學界一直備受爭議。有負責開辦普通話水平考試的機構檢視過去三年、約二百所中小學考生成績,發現實施普教中的學校考生普通話水平較高,以小學為例,七成奪乙級以上的考生,均來自普教中學校。數據又顯示,港生口試明顯比筆試遜色,估計校內口語練習語境不足,加上近年社會出現反自由行、水貨客氣氛,可能令學童抗拒說普通話。 據教育局的調查,在○八學年至一二學年,推行普教中的小學和中學的比率,由五成五及三成一,增至七成及三成七。GAPSK考試委員會十年前開設中小學生普通話能力綜合測試,主要評估學生聽、說、讀、寫水平。 委員會隨機抽取來自二百所中小學的學生成績及數據顯示,不論是初小、高小、中學組,學生的筆試成績均比口試理想;六至八歲的初小組差距尤大,在一四年,八成四人在筆試取得乙級以上,但僅一成三人在口試奪乙級以上。 初小組的口試成績持續下降,GAPSK項目主任葉福英指,近年中港矛盾加劇,可能令學童對普通話產生抗拒心理。她又指,香港人說普通話始終有一套「鄉音」,學生難掌握精準的發音,以致口試成績不如理想。 例如成績最佳學校之一的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該校的中一及中二,各有兩班實施普教中。葉福英稱,該校鼓勵學生收看普通話版本劇集,如近日熱播的《武則天》,以及參加普通話朗誦及演講。 數據亦反映,中學方面,六成考獲乙級以上的學生來自普教中;七成奪乙級以上的學生來自普教中小學。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指,普教中的益處為毋庸置疑,寫作時可省卻粵語轉字眼的問題,避免書寫時口語連篇。 梁兆棠又指,中港關係密切,不少僱員均有機會派遺內地工作,語言能力高,晉升機會亦較多。 於普教中與中文水平的關係,梁兆棠認為兩者沒有衝突,但教師在教授古文時,或未能表達原文,這類情況須由教師拿揑。一直研究普教中的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前系主任何國祥指,以他觀察,部分學校實行普教中,但課堂夾雜粵語,可能與班中跨境生想學粵語有關。 (2015-7-14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