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之前爸爸該做的5件事!

我們不知道媽媽與婆婆的教育觀念屬於哪個流派,但你可以從他們的教育行為與他們的衝突表現判斷出他們非常堅信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我們貓爸呢?他總是像貓一樣靈活地勸慰雙方,沒有實質的教育行為。

 

 

我曾經在我的育兒書《讓孩子快樂的親子關係》中提到,兩種不稱職的爸爸——《育兒看客》與《育兒僕人》。貓爸佟大為表面上左右逢源,似乎做好了婆媳關係的協調員,但實際上在教育方面確實一個非常失敗典型案例,因為她既是育兒的僕人,也是育兒的看客:說他是育兒的僕人,你看他堅決支持虎媽的觀點,堅決落實虎媽的要求,似乎看不到他自己對於育兒的智慧貢獻;說他是看客,從行動上,並沒有參與爸爸與孩 子的親子互動。這樣一來,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其實是缺位的,爸爸應該積極參與到育兒中來,我在《讓孩子快樂的親子關係》中提出了爸爸必須做到五件事情:

1、親子關係的協調

在媽媽與孩子進行教育活動與其他親子互動中,媽媽會向孩子發佈很多教育口令,這個 時候爸爸可以正向解讀媽媽的口令,也可以做好示範,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口令。比如,到了睡覺的時間,孩子就在床上玩,媽媽於是發話,「快睡覺,不許玩了!」爸爸應該怎麼樣做呢?是替孩子求情再玩一會,還是對於媽媽的口令置之不理,還是直接當面否定媽媽的口令呢?這三者的方法都不可取,最好的做法,是一邊做示範,一邊對孩子講一講睡覺的好處:「寶貝,明天我們還要出去玩,你早點休息明天才能有精力玩!」或「寶貝你不是想成為小公主嗎?好好睡覺才能像公主一樣美麗可愛呀!」當孩子3歲之後,開始練習孩子的思考力與判斷力。

2、親子遊戲的陪伴

「在親子互動中,遊戲永遠比玩具高級!」我見過太多的家長,買來很高級的玩具丟在 了孩子的身旁,結果還說孩子不珍惜。家長不做出對於玩具的好奇與珍惜,不在孩子面前展示玩法,孩子便不會珍惜玩具。玩具不在於多,而在於一個玩具開發出多種玩法。作為爸爸,我在孩子3歲之前,發明了100種親子遊戲,用的更多的不是玩具,而是家庭非常常見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坐墊、枕頭、帽子、紙杯……這樣一來,既會開發孩子們的智力與創造力,也能讓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與興趣。爸爸非常適合這個角色。

 

 

3、親子閱讀的分享

配合磁性的嗓音,豐富的想像力,快速的反應,幽默的表達,爸爸是親子閱讀的不二人選。從摸書、咬書、玩書、翻書、到扔書,再到之後的被動閱讀、親子共讀,書始終是孩子的好夥伴,是孩子和爸爸的親子橋樑。在3歲之前,我與我的寶寶一起閱讀了100本繪本,早上一本,晚上一本,現在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當我真的有急事脫不開身的時候,寶寶已經學會了獨立閱讀,這令我非常驕傲!

4、兒童潛能的開發

爸爸在與孩子一起遊戲、運動、閱讀、旅遊時,總是可以不聽地近距離觀察寶寶。0-6歲不要過早的給孩子定性,而要讓孩子多體會,培養廣泛的興趣。爸爸要做的,是將寶寶的興趣進行梳理。以便日後愛好與特長的開發。

5、社會經驗的傳遞

寶寶最喜歡聽爸爸講故事了!其實,爸爸將在外面世界經歷的事情講給孩子,這本身就是優質的親子教育。不要向孩子抱怨外面的辛苦與艱辛,或者擺出一副消極的樣子給孩子。我們要向孩子講講遇到的困難,但最終爸爸是靠自己的智慧與堅強戰勝了困難。除此之外,如何與他人交流打交道?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在學校、幼稚園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爸爸都可以與孩子津津樂道。在3歲之後,爸爸的這一角色顯得更為重要,直接影響著孩子在未來社會生活的適應水準。

 

 

不管怎麼說,爸爸的積極參與,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媽媽過多的控制,不利於爸爸育兒的發揮。如果說0-3歲時候,媽媽是權威主導人,而在3歲之後,父母則應該與孩子站在同一個平台上,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去解決家庭中的各種問題。從傳統家庭中看,中國的父親比較內向寡言,也缺乏肢體上的情感表達。對於孩子的愛要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這是爸爸們應該學的第一課!

文章轉載自以下連結:

http://baobao.sohu.com/20150703/n416144652.s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