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博士 籲家長讓孩子發夢

一手發掘陳易希成材的黃金耀博士,趁暑假在商場搞科學工作坊。大讚香港學生創意無限的他,亦同意功課繁重扼殺了的學生創意空間。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父母宜於日常生活中入手,簡單如鹽和糖都能做出不同的實驗。喜歡科學,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就能客觀,不容易受人影響。

黃金耀博士在桌上忙着示範把電芯的正負極接駁由銅綫製成的鞦韆座,通電後再在鞦韆座下放上一塊小磁石,電力令磁石產生磁場,便能令鞦韆座前後擺動。「電力與磁場產生的動力就是摩打的原理。」黃博士邊做邊說。但是也許磁石太小不能推動鞦韆靈活擺動,令本來興致盎然的五歲女孩黃雪兒頓失興趣,轉而去觸摸另一個太陽能啟動的旋轉玩具。

這個太陽能旋轉直升機,也是接駁了正負兩極電綫,連接一個迷你太陽能導電板。室內如何得到太陽能呢?黃博士拿出一個座枱電燈照在太陽能板上,玩具立即旋轉,這就吸引了小妮子的注意了,立即搶過博士的電燈,竟還自覺地把電燈固定在桌上,不用手提着那麼不便,突破了思維空間,顯出了創意。

生活需要引發靈感

黃博士說像黃雪兒這麼小的孩子,其實充滿創意。他過往連續17年帶領香港學生參加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看到得獎的小學生們的作品多屬日常家居用品,創意靈感都是從生活需要的角度去創新。例如有小學生發明一個有響鬧的鎖匙扣,用來防止冒失鬼開門後忘記抽回鎖匙;也有學生留意到洗手液樽內的管子不夠長,往往令樽底剩下梘液,於是設計加長的管子,管子出口處還接通一粒珠子,令管子加重,這樣傾側樽子就能令加長的管子接觸得到樽底四周的梘液,吸出使用,不會浪費。

科學精神令人理性

要留意這些生活細節,黃博士認為要有空間去「發夢」,然後嘗試和落實去做才可,可是現在學生都有太多功課和興趣班,「發夢」的空間小了,也就對身邊事物難以思考。他認為父母宜多從日常生活入手啟發思考,例如家中的鹽和糖也可以做小實驗,如把鹽溶於熱水、溫水、冷水看不同狀態;放在多些水、少些水,甚或牛奶內也能看到不同變化。「孩子喜歡科學很重要,會理性和客觀地了解事件,有了觀點就不容易受別人影響。」

多思考增判斷力

到底如何培養創意?黃博士認為父母要讓子女多接觸不同的事,擴闊眼界,這不一定需要經常旅行,多參觀博物館,看書也能認識不同事情。以下一些方法供參考:

1.拆掉玩具或電器看當中的摩打運行,然後重裝。

2.於舊玩具或電器中拆出一些零件再用,如把摩打加於另一架玩具車上。

3.在YouTube輸入「科學」、「實驗」,能看到不少實驗視頻,外國一些有心的老師會把實驗上載於互聯網上。

4.澳洲、新西蘭或加拿大都有一些網頁提供一些唾手可做的科學小實驗,如www.sciencekids.co.nz

黃博士相信,父母宜多與孩子一起做親子科學實驗,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去「發夢」,創意就會出現。創意不能急,孩子需要時間去經歷和發揮,這未必與學科成績掛鈎,但有思考、有創意就能增加判斷力,增加解難能力。

(2015-8-5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