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懂他!再教他!

每個孩童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那是一種與身具來的天生氣質,這樣的氣質會影響著他對內外刺激時的反應方式,這並沒有什麼好、壞的分別,只是在親子教養上是否能找出適合互動的方式。目前國內外將氣質分為九個向度:包含規律性、活動量、注意廣度、堅持度,注意力分散度、適應度、反應閾、反應的強度、及情緒本質。每一項因子的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著孩童在環境中的行為模式喔。

九個向度三類型

簡而來說,有些學者把九個向度下影響的孩童又分為三類型來說。

第一種類型是安樂型的小孩,這類小孩具有正向的情緒本質、規律性高、適應性強、中等程度以下的反應強度且對新情境的最初反應為趨向的情況。

第二種類型是慢吞吞型的小孩,此類小孩對新情境會表現出退縮的反應,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環境,並且通常會有活動量低、反應強度弱,及有時會有負向的情緒表現。

第三種類型是養育困難型的小孩,此類小孩會有規律性低、面對新刺激時經常採取退縮的最初反應、反應強度相當激烈、適應度較低,且負向的情緒表現多。

遇到難搞的孩童時該怎麼處理?

什麼叫做難搞孩童(difficult child)? 包含三大氣質,一是活動量大:靜不下來、行為常常比較衝動,沒有考慮後果;二是堅持度高;三是反應強度強。

活動量過大的孩童,一般都是跑來跑去,停不下來;沒辦法久坐。孩童活動量過大該怎麼辦?我們可以嘗試提供更多發洩精力的機會,或儘量少帶他去需要安靜及會限制他行動的地方,甚至事先預備好一些不會製造吵鬧又可以讓孩子消耗精力的玩具。

不過,若然孩子太堅持,太有主見,老愛唱反調,不願意順從。又或搬出父母來,爸媽如果說:「不可以!」「不行!」立刻會激起孩子的鬥志。因此,我們可以:在訂定規則時,一定要說明清楚,並且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情況;另外,要發展出一種孩子可以識別的表達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已經觸到底線,父母絕對不會再妥協,他再堅持也沒有用;亦可以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就事論事。

面對部份反應強度強的孩子,他們在不如意時,就會大哭大鬧,用情緒操控父母。而且,反應強度強、較急躁衝動的孩子,會用打人的行為來替代。他們打人並非故意攻擊,只是反映出他無法有效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保持心平氣和,說話愈小聲愈好,只要重複原則即可。例如,小聲的說:「哭哭也沒有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當孩子出現打人、咬人、踢東西或丟東西等行為時,父母必須立即介入制止,不能袖手旁觀或是忽略;避免用打人的方式處罰打人的行為;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握住孩子的手,制止打人的行為,然後把孩子帶開打人的情境,幫助他把情緒說出來:「你好生氣喔!你快要氣炸了!」

管教五大心法

我們所謂的管教五大心法:一事先預告;二辨識孩子的內在需求:孩子想引起媽媽注意,此時給予注意只會強化孩子的行為;三選擇性的忽略:忽略孩子哭鬧行為;四策略性的注意:當孩子能安靜做自己的事,則立即給予具體稱讚。五一致的管教態度:媽媽在執行上述管教技巧時,需貫徹執行,不因孩子的干擾行為而妥協。

孩子行為不當,家長先不要問「怎麼辦」,而是先問「為什麼」。試著瞭解孩子為何要哭鬧的原因,是否是要東西?亦或是不舒服?又或者僅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透過一致性的原則處理,不僅能讓孩子清楚知道父母親的準則為何,不至於摸不著頭緒,對於父母而言,亦有助於提升管教功能。

先懂得寶貝的氣質與需求

其實有許多關於兒童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孩子的成長並非只有單一因素的影響,而是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若能夠多瞭解兒童本身的氣質與特殊個性,並運用不同且適於兒童的教養方式,親子之間的問題也會有所改善。整體來說,父母應採取適當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如此不但可以增進親子的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亦有良好的助益。倘若您真的要抓狂了,請先離開現場,等氣消了,再來教導寶貝。別讓一次的情緒宣洩,在孩子身心上留下痕跡。

資料來源:

http://www.ymuh.ym.edu.tw/index.php/departments/health-care/other/rehabilitation/education/782-%E5%85%88%E6%87%82%E4%BB%96%EF%BC%8C%E5%86%8D%E6%95%99%E4%BB%96%E3%80%82%E6%B7%BA%E8%AB%87%E5%AD%A9%E7%AB%A5%E7%9A%84%E6%83%85%E7%B7%92%E5%88%86%E4%BA%AB%E5%8F%8A%E6%95%99%E9%A4%8A%E5%AE%88%E5%89%87.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