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終結學習無力感!

對學習感到挫折、無力的孩子,經常是被考試分數否定。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該怎麼幫助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呢?

有些孩子一提到功課,不耐煩跟無奈的表情油然而生,迅速露出「我不想談,反正談了也是沒用」的態度要結束談話。你會感覺他好像對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沒有信心,怎麼做都沒有用,一副要棄守的樣子,你要拉他,還找不到施力點的感覺。奇怪,為什麼孩子在學習上會有那麼大的無力感呢?

除了常被討論的外在因素外:如外界期待過高,孩子達不到外設的目標,一路挫折;大人過度保護,無法自我管理、缺乏抗壓性的孩子常呈現無能的樣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家庭氣氛(婚姻失和、疾病威脅……)威脅到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沒有心思於課業……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對自己能力的自我否定,實務經驗中常發現以下原因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質疑,進而否定自己:

1、對自己要求過高

不瞭解自己的能力,為自己設下過高的目標;告訴自己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好的,不容許自己犯錯……這會讓孩子陷在自訂的死胡同中,找不到出路。

2、重視結果而不是過程

容易以成果論英雄的態度,讓孩子不能定下心來看我已經用了什麼方法爬了幾個階梯,反倒一直聚焦在為什麼我不能爬到頂點呢?不把已有的努力及付出認真看待的話,孩子怎能肯定自己呢?

3、以成績好不好來評斷我好不好

成績表現等於自己的全部,自己做不好就代表我不好或我不值得被喜歡。這樣的孩子也會因為擔心失敗或害怕被證明自己沒有價值而不想嘗試,因此他們很多的行為動機都僅是逃避失敗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樣的想追求成功,所以一開始的自我否定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法了。

曾經聽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個外國人士看到我們的老師在改考卷,對我們的計分方式感到很不可思議,他所知道的計分方法是用對幾題的方式累加計算出來,為什麼我們的計分方法是以一百分為基礎,用錯幾題扣幾分來計算呢?的確,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態度,一種是我會了多少,在這次測驗中我懂了幾成;另外一種是在滿分的基點下,我有幾題不會。

哪一種是我們想幫忙孩子能夠瞭解自己、能自我肯定的教育態度呢?這真的震撼了我:會不會大人們有時無意、未多加思索的行為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與自我認定呢?

那麼,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有信心,哪些是身旁的大人可以做的呢?

1、幫忙孩子看到已經做的很棒的地方

常常看到孩子的努力:他這次進步了幾分、是因為做了什麼事才有這個結果……

2、除了學習成果外,也幫忙孩子注重學習過程

拓展孩子對學習的思維:他會安排時間完成功課,很有自我管理能力;遇到不會的問題,會提出困難,對自己的學習很負責任;成績退步了,能瞭解自己因為什麼原因退步,甚至願意調整學習方式,是個有勇氣面對及解決問題的孩子……

3、陪孩子設立具體可行的小目標

讓孩子知道他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動機是值得肯定的,從現在到他想要到的結果,這當中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小目標,哪一個是他做得到而且又負挑戰性的小目標呢?當孩子達成時,成就感的滿足會激發孩子想要成功的慾望,這便能讓孩子持續有意願挑戰自己的能力。

4、讓孩子感受他表現不好並不會影響大人對他的喜愛

幫忙孩子把人跟事(或行為)分開,讓孩子知道他的成績結果並不會影響我們對他的評價,他在我們心中一樣是個很棒的孩子,他只是遇到了學習的困擾,還在想辦法而已。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孩子用幾次的成果表現來論斷自己的能力是過於苛刻了。怎麼樣幫忙孩子樂於學習,在學習路上建立自信則是一件重要的方向,那就要看大人如何幫忙孩子累積『進攻』、『休養生息』及『謀略』的能力,這樣孩子便不至於早早就對學習豎起白旗了!

http://goo.gl/9soCDO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