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寫字 先要鍛煉小手肌
有見過讀小學的豆丁寫字,不一會便說累嗎?或是寫字速度總是較同齡慢?其實家長或許要留心,子女的小手肌力量較弱之故。家長首先要弄清書寫發展所需的技巧,再配合適當的活動訓練、選擇練小肌肉的玩具等,為孩子長遠學習奠下良好基礎。 這代讀幼稚園的豆丁,寫的中文字筆劃愈來愈多,部分學校不乏大量抄寫功課。家長雖然想子女書寫能力好,不過往往忽略從小要注意幼兒的小手肌力量訓練,當不少瑣碎的工夫如扭毛巾、扭水樽蓋,甚至抹乾桌面等家務,也有大人代勞,可想而知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能力,這代兒童可以說愈來愈弱。 執筆寫字有程序 職業治療師張嘉宜指出,孩子由兩歲開始塗鴉,用拳頭執筆;到兩至三歲的認知發展,認圖案、學模仿,慢慢開始畫簡單綫條像直綫、斜綫,執筆姿勢未必準繩;三至四歲學畫簡單圖案,配合個人認知發展,慢慢可書寫較複雜的字如ABC、123,手腕未靈活時或會出現「吊筆」情況;接近四歲,前三指才更靈活,手腕可固定,運筆開始有力量,可寫較精細的筆劃。「這需要前三指的配合,以及手眼協調,將字寫在紙上,要眼到手到,這涉及視覺空間的概念,才懂得跟copy book的陰影寫字。」上小學前,執筆姿勢大致成熟。 若過早要幼兒寫複雜筆劃的字,會否反過來影響他們的小肌肉發展?張嘉宜不諱言亞洲跟外國相比,無疑過早讓幼童學寫字,她覺得須按個別幼童發展而論。「若執筆姿態不好,上小學多功課,容易令他們寫得累。部分孩子手指易起繭,亦因為不良的執筆姿勢,令他們書寫複雜筆劃的字時表現不好。」 遊戲增學習興趣 昔日父母那代,也沒有專門訓練小手肌吧?張嘉宜笑道,這代重視多感官學習,從玩具或日常生活的小訓練,吸收字的概念及空間感:「多感官的意思除了手抄,還配合視覺、觸覺的刺激,給予本體感官更多刺激。手有很多關節肌肉感覺,多些刺激輸入腦內,可加強腦部不同區域發展,更易學習綫條和字形,令他們更快學會寫字。」 是否早訓練,便代表愈早可寫更複雜的字?特別當你見過不少高班幼兒所學寫的中文字,其實跟一、二年級沒兩樣。「是家長將起跑綫愈排愈前,像備課般學習寫字。在我們職業治療的角度,不停抄寫總不及用遊戲增加學習興趣,用玩具容易令他們有動機去學習,是輔助性質。」 讀寫訓練不單是寫字,而是視覺、空間分析配合:「中文字很難,要懂拆字,在腦內已有概念,應該在格內哪地方寫哪一劃,這是視覺空間分析。像玩拼圖,便是很好的訓練。」 (2015-12-18 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