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自製小禮物 增強親子溝通

聖誕節快到,各處都掛起應節的裝飾。對於學生來說,於校內製作有關聖誕的美術勞作幾乎都是每年的指定動作,有家長於佳節刻意與孩子一起製作小禮物送給親友,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與人分享喜悅的心,會主動表達祝福,也是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

舉起小手把小螺絲模具套進木架內,然後慢慢鑲上螺絲,這對於五歲的曾曉嵐來說,是一次突破的嘗試。她發現自己比媽媽更容易控制小螺絲,立即信心大增,原本蹦蹦跳跳的心瞬間定下來,專注於大工程上。她製作的是一個家居燈飾,適逢聖誕節,她便於紙卡製成的燈罩上繪上聖誕樹和圖案,而螺絲模具則預先加上了發光二極管製成的「小光管」,再以四釘螺絲穩妥便成了一盞別致的小燈飾。

就讀於幼稚園的曉嵐,繪畫心意卡或製作小勞作是恒常的事,每次媽媽都會幫忙製作,當是一項親子的功課,「以往做過以不同顏色的海棉或廁紙筒砌成聖誕樹,又曾以扭蛋膠盒拼砌成雪人。」任職秘書的媽媽,會花時間與女兒一起弄手工,像聖誕節這些大節日,過往便曾與女兒一起寫些心意卡送給祖母、外祖母,表達心意。

主動為別人祝福

像是樣辦式的動作,卻不知不覺間在孩子心裏播下了愛心種子。媽媽說:「有一天與她閒聊,說起我的一位同事要結婚了,她竟然主動說要送結婚禮物給她。」女兒有祝福別人的心,媽媽喜出望外,立即構思如何製作小意思讓女兒送上祝福。
媽媽又喜歡與女兒談天,說起像「今年因為兩車相撞,所以大塞車;等了五部車才成功上車」這類的生活細節,只要女兒有興趣,媽媽便會詳細地描述,「這樣做是希望讓她知道我每天在做甚麼,而不會問她在學寫甚麼字。」

多與孩子談軼事

多說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媽媽發現女兒也會多說她所遇到的事,就是與弟弟之間的爭執也會坦白相告。弟弟還小,曉嵐要學習做大方的姐姐,事事禮讓弟弟,然而媽媽看在眼裏,會平衡女兒的心態,說:「弟弟咬人一定不對,家姐不一定要讓弟弟的。」媽媽希望能打開女兒的心,能有與別人分享的心、為別人祝福,更好的是「有甚麼大事、感情事都願意說出來。」這樣成長便令父母放心。

父母先說自己的事

才五歲,曉嵐的媽媽說女兒在學校做的大小手工收藏起來達兩大箱之多。收藏女兒的作品,就像把她的愛心累積起來一樣,展示一點成果。這個聖誕節女兒說要送聖誕卡給外婆、祖母及契媽,媽媽打算與之製作手指印畫,當作禮物。她製作的聖誕壁飾,是HomeSquare商場聖誕期間的工作坊,除了壁飾,還有製作小摺椅、吊燈等,都是親子一起製作的家品。曉嵐媽媽相信,在孩子還小時多與之談天,不止談功課,孩子會更願意描述生活的瑣碎事,她說:「首先要多談自己的事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

(2015-12-21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