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興跑步? 愈跑愈傷心?
跑馬拉松或者其他令人非常疲累的競賽,對心臟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特別是在年老時,心臟將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有很多人,很喜歡纖瘦的外形而去參加馬拉松或三項鐵人耐力賽等等,藉以挑戰自己,但研究告訴我們,如此這般,到年老之時,我們需要的是心臟心搏器。 英國心臟基金(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以老鼠作測試,在顯微鏡下發現了運動訓練下,身體所出現的轉變。原來運動進行的同時,心臟的電脈衝會受到影響,超級強健令心臟受著非正常的心臟韻律困擾。 縱然有很多人都喜歡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而當中有一些年邁的跑手,在他們的生命歷史中,忍受著辛苦的鍛練,而競賽更傾向讓心臟的規律受到干擾,這便出現心律不正(arrhythmias)。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科學家指出,當接受運動的鍛練時,身體上的份子出現轉變,心臟的起搏活動將受到影響。 正常的成年人在靜止情況下,心跳是每分鐘介乎60至100次之間;但運動員的心跳則慢至每分鐘30次甚至更低,在晚上,心跳次數可能會再少一點,讓每一次心跳之間的停頓時間變得更長。 科學家告訴我們,蘇格蘭單車運動員克里斯‧霍斯爵士(Sir Chris Hoy)及西班牙單車選手米格爾·安杜蘭(Miguel Indurain)兩人在靜止時的心跳,分別為每分鐘30次及28次。作者愛麗絲‧杜素莎博士(Dr. Alicia D'Souza)稱:「心跳是由心臟內的起搏所設定,但這是由神經系統控制。」 「當『迷走』神經("vagal" nerves)低於心臟頻律時,這正如運動員的心跳低較常理低的情況相似,我們就可以假設一個情況:當『迷走』神經運動過量時,就會有此情況出現。」 「不過,在研究中看到的並不是這種情況;事實上,心臟的起搏改變是因為對運動的相對反應,特別是在重要的起搏蛋白HCN4的減少,這亦是導致心臟跳動率偏低的其中一個原故。」 研究人員說在心臟結構內的份子量轉變是負責心臟的頻率,在這方面更多的了解,有助我們明白,為何運動員經常會出現心率被干擾或是忽然間失去知覺的情況。 這個研究的領隊麥克‧普耶迪教授(Mark Boyett)提到:「這個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正常情況之下,較低的心跳並不會對運動員造成任何傷害,對於年長的運動員來說,終身操練,似乎讓他們需要一部人功心臟起搏器會更佳。」 每年於歐美舉行的馬拉松賽事超過500場,有約1,000萬人次參與,而每年預計參與人數會有約5%的增長。不過,麥克教授憂慮過份的鍛練,其對心臟所造成傷害遠大於其好處。 英國心臟基金(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的助理醫療董事謝美‧比亞遜教授( Professor Jeremy Pearson)認為,這個研究,可以從老鼠所將上的心臟電線的改變看到,長時間運動,對心臟韻律作為展現出的轉變並非一時,而是有延伸性的後續。 如果將此等數據放於人類身上去看,特別放於年老運動員去看可能更合用……但在我們真正下結論之前,我們還需要有更多研究結局去落實!」(此研究於《自然》期刊內刊登) 撰文:Mark Branag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