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獲資助赴美深造
港大博士生研再生能源減碳

現代化生活與電力環環相扣,針對相關情況,有香港大學博士生研究電能儲存裝置,希望提高本港可再生能源電量至百分之三十。另一港大博士生則研究感恩性格對精神健康影響。二人獲「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畫」,每月資助約一萬二千元,稍後將赴美國繼續研究。

得獎者之一的港大電子電機工程系博士生溫豪夫,將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八個月。他稱本港現時電力供應倚賴不可再生能源,並引述環保署數據指,本港每年電力生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超過二千萬公噸,「影響市民的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又會加速全球暖化。」

冀用作發電增至三成

溫豪夫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趨勢。本港環境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等,但發電量受天氣影響。他研究更有效率地使用電能儲存裝置系統,存儲過剩的電能,並在需要時釋放,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政府早前就本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公眾「內地購電」、「天然氣供電」方案,溫豪夫坦言,未有詳細研究方案內容,但希望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他預計,其研究在二○二○年將有初步結果,有助本港可再生能源發電率由現時約百分之三,提高至百分之三十。

另一得獎者,港大心理學系博士生劉喜寶表示,港人壓力大,部分出現抑鬱、焦慮情況,須服藥治療。近年新興心理學研究提倡「預防勝於治療」,協助患有「亞健康」,即沒有明確患病,但精力及適應力等下降者,生活更愉快。

另一人研究感恩性格

劉喜寶指出,相關正向心理學治療,在本港處於起步階段,故她邀請三個來自不同組別,包括在職成年人、大學生及腦退化症病人照顧者約三百九十人,研究感恩性格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其中大學生群組的研究內容,要求他們在八分鐘內回憶值得感恩事情,找出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劉喜寶將赴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半年,她希望可將美國及本港研究作對比,並協助本港簡化心理治療程序。

「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畫」在○六/○七學年推出,本年度每位獲獎研究生可獲每月一萬二千四百八十港元,赴美國的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港大今年共有兩位博士生獲得資助。

(2014-7-24 星島日報)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