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兒童早期發展如此重要?
腦神經科學、遺傳學及有關人類發展和行為的研究皆證實,兒童早期發展,特別是由胎兒開始形成到學前期間的早期腦部發育,為他們未來的發展立下一個重要的基礎。它不僅影響兒童個人的學習表現和學術成績,也對他們日後的身體及精神健康、經濟生產效率和社會責任作出影響。 若能明白腦部發育的過程及早期經驗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照顧者及專業人士可協助兒童達至良好的早期發展。可惜,現今不少成人會錯誤理解理論,並使用各種宣稱有助嬰幼兒語言及認知能力發展的產品及訓練方法,例如給嬰幼兒聽某類音樂、看閃咭或使用輔助器材等,去提高早期腦部發育水平。可是,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科學實證證明這些方法的效用。 腦部發育:科學的啟示 我們的腦部在懷孕期已開始發育,而大部分的腦細胞也在胎兒期形成。遺傳因子決定了腦部的基本藍圖,但後天的早期經驗卻影響腦部功能的發揮。腦部功能的運作,需要腦细胞之間接收和發射信號的部分互相通訊,並形成聯繫網絡。因早期經驗及外界刺激而較常用的腦细胞和網絡會被強化;較不常運用的會被自然淘汰或所謂的「修剪」(pruned)。研究亦發現,腦部發育有所謂的「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即腦细胞會因外界的經驗及刺激更快產生聯繫,並將大腦內不同的功能區如感官、情緒、動作、行為控制、邏輯思考、語言和記憶等形成更強的聯繫。而不同的功能區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的感官網絡首先形成,並為日後較複雜的認知功能發展,如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和自我控制等定下重要的基礎。由此可見,腦部發育必須按部就班,強要嬰幼兒超越自身發展階段掌握複雜的能力是拔苗助長,最終只有徒添不必要的壓力,影響他們的腦部發育。 早期經驗的影響如接發球的互動(Serve and Return) 照顧者和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猶如接發球般的互動,是有助腦部發育的重要早期經驗之一。嬰兒與生俱來藉着啼哭、咿呀學語、面部表情和非語言動作與人溝通;照顧者覺察到嬰兒的需要後,會關注他,並以相應和有意思的方式回應,例如對嬰幼兒作出相似的動作或跟他們發出聲音等,這個持續的過程就如接發球般你來我往(serve and return)。照顧者的細心覺察和合適的回應,不僅有助嬰幼兒的成長,還提供了幫助他們腦部神經细胞間建立聯繫的刺激,促進嬰幼兒的感官能力(如聽覺,視覺,觸覺和嗅覺)、語言學習、情感意識及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照顧者和嬰幼兒之間建立了一種穩固、互信的親密關係,而嬰幼兒可從中漸漸明白他人的意圖及學習社交技巧、以及面對壓力和挑戰的應變及抗逆能力。 家庭以外的關愛 嬰兒早在兩至三個月大時已與照顧者建立牢固的親密關係。照顧者不一定是父母,只要肯花時間與嬰幼兒相處,並能在照顧方面作出合適的回應及給予愛護。其他人不論是親戚、鄰居、學前教師或其他從事兒童工作的專業人士,皆可與嬰幼兒建立親密關係,對他們的早期發展發揮重要的影響。嬰幼兒不僅可從這些穩固的關係獲得安全感,照顧者跟嬰幼兒的相處和提供的活動,也可以啟發他們的腦部發育,及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逆境中的關愛 壓力是另一種影響腦部發育的經驗。當我們承受壓力,我們的壓力反應系統(包括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和邊緣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limbic-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就會啟動一連串的身體反應如心跳加速,血壓及壓力荷爾蒙水平上升,來應付難關。 兒童在日常生活都會遇到輕微的壓力,例如面對陌生人、暫時離開照顧者,有時也會遇上一些中度壓力,例如患重病、父母離異或是失去摯愛。只要這些壓力維持一段時間後會過去,並且有一位充滿愛和關心的成人在旁協助、指引孩子度過難關,這些不快經驗反而可以促進孩子成長。 另一方面,嚴重壓力(Toxic Stress)如家庭極度貧困、父母濫用物質、母親情緒有嚴重問題、家庭暴力、長期的虐待或疏忽照顧等,會使嬰幼兒長期陷於困境,導致他們產生嚴重及持續的壓力反應。這些反應引致壓力荷爾蒙長期颷升,破壞正在發育的腦部結構,從而妨礙嬰幼兒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應變能力的正常發展,並使日後患上身心疾病的機會大大提高。我們要幫助這些家庭脫離困境,亦需幫助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下成長,為他早期的腦部發育打下牢固根基。 文章來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