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製手勢動畫 教自閉童溝通
一個手勢有時勝過千言萬語,過往一直醉心手勢研究的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詠芝,最近為六至十二歲的自閉症學童,展開手勢能力發展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學童在使用手勢的頻率較普通學童低,基本手勢如「讚好」、「再見」未必懂得使用。蘇詠芝指,不諳手語將影響學童語言學習和社交技巧,她與團隊正製作網上訓練計畫,以動畫機械人教授自閉症學童辨認和運作手勢,預計最快暑假與特殊學校合作。 手勢是語言學習的先驅,而大部分人說話時都會輔以手勢,畢業於中大的蘇詠芝,研究手勢多年,兩年多前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回流香港,並加入中大教育心理學系開發與自閉症學童有關的手勢研究。她表示,過往的研究集中在二至五歲自閉症學童,對六至十二歲則尚未有人探索,「無人知道到底自閉症學童會否隨着成長改善溝通問題,家長亦會認為小朋友上學和參與社交班,自然地解決問題。」 蘇詠芝與研究團隊從本地家庭組織和學校招募了三十名自閉症和普通學童參與實驗,研究人員向學童派發農莊積木,在他們自然地玩耍時,拍攝學童之間的互動情況和記錄對話內容,再比較兩組學童使用手勢的頻率和類型。 結果發現,自閉症學童在整體上,使用手勢的次數較普通兒童低,尤其是「標記」手勢,「標記手勢是由傳統或文化定義的手勢,例如豎起大拇指代表讚好、點頭代表同意等,普通學童在玩樂過程中使用了三十多次手勢,自閉症學童只用了數次。」 蘇詠芝指,今次參與研究的學童屬「高功能自閉症」,即他們的智商達七十分以上,屬正常水平,她擔心低功能自閉症學童的情況更差。為協助自閉症兒童認識和運用手勢,她與中大信息工程學系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合作,成功取得中大撥款,開發名為「妙手可言」動畫機械人網上訓練計畫。「自閉症學童本身不喜歡與人有眼神接觸,所以在動畫中利用無面部表情的NAO機械人向學童作手勢示範。」 有關計畫將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向學童介紹二十種常用手勢,如「駕車」、「再見」、「讚好」等;第二階段會鼓勵學童模仿機械人的動作;第三階段會教導學童如何在社交場合適當地運用手勢。蘇說,最快暑假與匡智翠林晨崗學校合作,並考慮明年引入真實的NAO機械人,進一步提升計畫成效。 (2015-3-26 星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