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夾雜教幼兒 愈催谷愈壞事
3成求助個案言語發展遲緩

不少家長喜以中英夾雜教子女學英文,但有言語治療師指幼童易混淆中英文,有兩三成求助個案更因此出現言語發展遲緩。另外,部分家長依賴英語DVD讓孩子學習,不懂遊戲教學,反而欲速不達。學者指學語言需有足夠互動及語境,籲勿揠苗助長。

陳小姐的表哥表嫂教年幼女兒說話時,常用多國語言,包括廣東話、國語、英文及馬來西亞話。「他們講嘢時都係中英夾雜。」她指表姪女三歲時仍不懂說完整句子,後來才發現她有語言障礙。

幼童易混淆中英文句子結構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師治療吳珏琳指,常見家長中英夾雜教孩子說話,過去有兩至三成求助個案更出現言語發展遲緩。「例如家長說『呢個係Bus』,孩子學了中文結構、英文單字,但兩種語言只學得半桶水。」她強調學語言應學整個語言系統。

她續指,幼童易因此混淆中英文句子結構,說話詞彙匱乏,未能清楚表達意思。譬如說廣東話時用英語結構,將「我將個波畀媽咪」說成「我畀媽咪個波」。曾有家長常以此方式教孩子說話,令三歲兒子的中英文說話能力均不達標。「佢識英文單字,但唔識用全句表達。說中文句子亦空洞,例如『件衫、個袋、呢度、嗰度』,其實佢想講『將件衫放入袋,擺去嗰度』。」

理大言語治療所臨床導師何韋琳指,幼童言語發展遲緩原因包括本身整體發展慢、父母太忙無法給小孩足夠言語刺激,更值得關注是家長不懂遊戲教學。她舉例:「玩車仔時,其實可模仿搭巴士,以生活處境教小孩說話。」

吳珏琳又指雙職家長請外傭照顧子女,小孩因學外傭說話,致中文發音音調不準,如將公園說成「公冤」等。

欠足夠語境 學識單字難應用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一級講師霍偉基博士指,如家長以中英夾雜教子女學英文,小孩大多只學到單字。「將英文單字塞入中文句子,會把英文生字意思縮窄,因欠缺足夠語境,小孩日後也很難應用出來。」

除了學母語外,家長如想再教英語或普通話等,霍認為除非家長對該種語言掌握很好,否則無助小孩學好外語。他提議父母教小孩時,可採用「one person one language」模式,使子女可分辨在甚麼時候該使用甚麼語言,也讓他們有足夠語言及語境接觸。他引述有研究指,小孩日常生活(除睡覺外)需有二至三成時間接觸某一種語言,才可學好這種語言。他擔心若有家長同時教四種或以上語言,反而令孩子更混亂。

(2015-5-8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