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吃喝 智能發展較成熟

研究發現,大腦皮層功能區裡雙手行為能力佔比最大,手腦之間神經連繫最為密切。每天3餐,一年365天,都是促進手腦發展的好時機。雙手靈巧了,做什麼都難不倒,就是小小孩的自信來源。

 

 

小小孩用餐後的一片狼籍,難免讓爸媽傷腦筋。為了省下收拾的麻煩,有廠商推出一款飛碟造型的碗,不管碗如何傾斜,總能保持平衡不倒。只是,從沒有打翻經驗的孩子,又要怎麼學會不打翻呢?

研究發現,大腦皮層功能區裡雙手行為能力佔比最大,佔全身的三分之一,手與腦之間神經連繫最為密切。精細的「動手做」行為,成為大腦最初的資訊記錄,練習回饋身體的指令。

每天陪著孩子好好用餐,不靠爸媽餵,讓孩子自己進食,就是小手最好的訓練。從用整個手掌握住湯匙,直到只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合力,用筷子挾住食物,多動手的孩子,大腦活動多,行事效率越好,智力發展自然比較成熟。

一個有趣的發現:不依賴餐餐使用兒童專用餐具的孩子,對於「打翻」這件事,會格外留意。反倒是過度依賴使用兒童專用餐具的孩子,由於不管在餐桌上如何玩耍,頂多是吃得一團亂,但始終無法理解,妥善對待餐具的安全要求。曾有個孩子,媽媽請她幫忙拿1個瓷杯,告訴她:「要拿好,不然杯子掉地上破掉會弄傷身體哦!」這個3歲的孩子竟會以雙手拿好瓷杯,還說:「杯子冰冰涼涼的,掉地上會壞掉。」其實,就算不小心打破一兩個碗,也沒關係,正好是教導孩子面對與處理的好機會。讓孩子理解:不管是誰總有不小心的時候,重要的是,冷靜面對,想辦法解決與收拾處理,下一次,就會更加謹慎小心!

在日常生活的空檔,等車的時候,通勤的路上,陪著孩子一起玩手指遊戲,一邊玩,一邊促進小手的靈活度。

 

 

昆蟲掌中戲

雙手,是最有趣的玩具:1隻手指頭,變成毛毛蟲。2隻手指頭,小螞蟻爬呀爬。5隻手指頭,變成蜘蛛來散步。爸媽的手指頭,變呀變成小螞蟻,爬呀爬上孩子的肩膀,肚子,好癢好癢,快來抓住小螞蟻。接下來,還可以換成孩子的手,變成小蜘蛛,爬到爸爸的頭上,媽媽的腳上,鍛鍊手部小肌肉的靈活度,也能考驗身體的反應力。

拇指玩角力

秀出大拇指來比讚。爸媽和孩子的手,用拇指以外的4指相對交扣,再用兩人的大拇指來角力,看誰可以先把對方的大拇指壓住3秒鐘。這是一個讓大拇指好忙的遊戲,一方面要閃躲對方的拇指的按壓,一方面又要用大拇指壓制住對方,考驗著大拇指的肌力與大腦反應力。

擁有一雙靈活的雙手,是人類和動物的一大分別,也是人類一生忠實不離的好朋友。從小鍛鍊手部的能力,雙手靈巧了,做什麼都難不倒,就是小小孩的自信來源。

原文轉載自以下連結:

http://info.babyhome.com.tw/info/family/relationship/article/9470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