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育兒體驗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
在芬蘭這個樹比人多的國度裏養小孩,我們全家最常做的活動就是走出門,到大自然裏散步。阿雷還小的時候,只是單純地享受在自然中跑跳、觀察、觸摸、嗅聞的五感樂趣;到了三歲多,認知能力成長之後,就從自然中學習知識,開始辨識植物、認識野草。每當我看着他忘我的徜徉在自然中時,就忍不住覺得,大自然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啟蒙,一切,就從自然中開始。 芬蘭的森林比人多,無論住在哪裏,走出門通常不遠處就有森林,加上氣候乾燥,孩子即使玩得全身髒兮兮或是弄溼,身上的沙土都容易拍掉,或是自然風乾,在接近大自然這件事上,確實得天獨厚。 是一場生命教育 春天時,孩子的爸在家附近的森林小徑水溝中發現青蛙蛋,於是每天晚餐後的森林散步,都是去看青蛙蛋長到甚麼階段。看它們從一整片的青蛙蛋,變成一隻隻小蝌蚪,就是生命的驚奇。阿雷雖然看得起勁,卻也會因為好奇而想用樹枝去碰觸青蛙蛋,此時我們總會告訴他:不可以傷害青蛙蛋和小蝌蚪,要學習尊重其他物種與生命。 有時,我們會開車到自然保護區裏散步,阿雷好奇地問樹木為甚麼會倒下,爸爸則從地形、風向、樹種來解釋一棵樹從生到死,可能發生的一些狀況。孩子在樹幹邊爬上爬下,在被掀起的樹根旁仔細觀察,甚至玩起「樹被風吹而倒下」的想像遊戲,他對自然的體會與興趣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發生。 春天到處都是蒲公英,阿雷每次出門一定要採來拿在手上吹着玩,有一回我正在書店找關於芬蘭野生植物的書,他順手拿了一本找到蒲公英那一頁指給我看:「媽媽你看,蒲公英!」他對自然的興趣,已經從生活延伸到書本中,會自己去尋找比對。 建立與自然關係 當我開始認識大自然中可食用的野草,並實地採集時,常帶着阿雷,準備好剪刀和手套,去採營養價值比菠菜還高的蕁麻葉。「從產地到餐桌」,竟成了芬蘭夏日的具體實踐。事實上,阿雷第一次認識蕁麻葉,是走在森林裏時被蕁麻葉扎到,又痛又癢的感覺讓他從此認識了「蕁麻葉」。自然教他認識「危險」的可能,然而「會扎人」的東西,也可能「很好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就在生活經驗中具體的建立。 有一回帶阿雷去森林時,他正好流鼻涕,爸爸從路邊撿了一片車前草替代,「這比衞生紙還好,可以順便消炎!」芬蘭人都知道,野地的車前草就是最好的天然止血消炎藥。從此之後阿雷就認識了車前草,甚至從爸爸那裏學會,如何將車前草的葉片揉搓出黏液,覆蓋在傷口上。 玩具本身沒甚麼不好,只是我愈來愈覺得,最自然也最實用的生活教育,就是走到自然裏認識植物動物,學習了解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只要身在自然之中,玩具就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光是自然就玩不完了呢。 蝸牛教你慢慢來 我常唸陳致元的繪本《很慢很慢的蝸牛》給阿雷聽。故事說蛇和青蛙嘲笑蝸牛爬得慢,牠們急着衝去吃的葡萄,因為還沒成熟既酸又硬;反倒是蝸牛動作慢,爬到時葡萄熟到爛掉,但是牠懂正面思考與變通,把葡萄變成葡萄醬,還用樹葉做出三明治。有一天,我們母子有這麼一段對話:「媽媽,我要葡萄乾,我要,我馬上要!」「阿雷,你看媽媽正在準備餐具,你不要急,媽媽很快就會拿給你,你記得那隻蝸牛嗎?蝸牛教你要慢一點,好嗎?」「好。」小孩馬上溫順下來。蝸牛,成了我們家的耐心導師。 正如芬蘭提倡「緩慢教養」的團體臉書上的話:「在現今的世界裏,我們成人總是習慣要有效率的運用時間,當日常生活的時間表必須按時往前推進時,孩子的慢吞吞有時會讓我們不耐煩。然而,緩慢也可以是無價珍寶。孩子才最能教導父母,活在當下的藝術。他們會在自然中專注地投入微小的新奇事物,他們會在遊戲中完全忘記時間的存在意義。當父母走進孩子的世界,慢下腳步成為最自然的事,隨之而來的是許多在無盡忙碌中,不會有機會體會的珍貴時刻。」 (2015-6-29 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