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務必要讓爸爸當主角
中國爸爸把孩子的養育大都推到了媽媽身上,調查顯示,在1988名被調查者中,60.7%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僅有13.0%認為「父教並不缺失」。 主講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處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歲前缺失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會在性別角色中傾向於女性化表現;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易出現焦慮不安或無所適從等問題。 80%的父親沒時間與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講座中說道,中國爸爸把孩子的養育大都推到了媽媽身上,調查顯示,在1988名被調查者中,60.7%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僅有13.0% 認為「父教並不缺」。在回答「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時,46.9%選擇了母親,28.7%表示「父母均擔」,僅有13.0%表示是父親。 有媒體一項針對北京3-6歲幼兒的父親的調查發現:80%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與孩子交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的資料顯示,在被問到「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空閒時間,你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僅有15.5%的人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內心的秘密,你最願意告訴誰」時,僅有8.5%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曹培松說。 家裡為何會出現「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國很多家庭上演著這樣的一幕:孩子不願起床,媽媽作戰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視無睹,一個家庭的情況就呈現出來:焦慮的媽媽,缺席的爸爸以及無力成長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說,當夫妻情感出現問題,內心孤獨的媽媽不自覺地將更多焦慮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當家庭不那麼需要自己時,爸爸則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而不是父親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來掩蓋夫妻矛盾的問題,這種現象隱藏的是家庭問題:父母或者夫妻間存在矛盾。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夫妻間情感生活,出現問題後無法良性地交流和解決,往往導致男人以工作來逃避問題,女人則是以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這些掩蓋會填滿夫妻之間的嫌隙。看上去,男人變成工作狂,媽媽則沉溺於對孩 子的愛。兩個人都以理直氣壯的態度拒絕處理夫妻間的嫌隙。」 「孩子被母愛過度包圍,和爸爸過度疏離,媽媽那本應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麼,孩子也承擔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裡會出現小大人,或者孩子會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而家庭對孩子的嬌慣,讓丈夫更覺得沒有自己的位置,更覺得心灰意冷。最終,成為一個怪圈。父親的淡出已經不是孤立、單一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爸爸對孩子真正的影響,其實體現更多的是爸爸對媽媽的態度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曹萍說,如果爸爸對媽媽的態度不夠好,會讓孩子感覺到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覺得這點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父親對母親情感和關係的好壞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因為健康的夫妻關係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可喜的是,80後父母最大的特點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們認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容易早戀 曹培松談到,父親對孩子的獨有影響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格發育 跑、跳、鑽、投、拋、攀、翻滾等活動,能促進孩子的體格和大腦發育,提高抵抗力,而運動顯然是爸爸們的強項,孩子和爸爸一起遊戲,才會更有活力,玩得更「瘋」。 二、智力發展 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聰明,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三、良好的個性發展 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養,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養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尤其是男孩,更需要從父親那裡學習堅韌、大膽、果斷、豁達、豪爽、獨立等具有陽剛之氣的品質。 四、性別意識 父親的陪伴有助於孩子適當而靈活地理解兩性角色,男孩在4歲前缺失父親的陪 伴和教育,會在性別角色中傾向於女性化表現;女孩在5歲前缺失父愛,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易出現焦慮不安或無所適從等問題,容易早戀,並且早戀的物件往往是叼著煙捲的「小混混兒」。 5個做法會提升父親的影響力 忙碌的父親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呢?曹培松給出五條建議: 一、多給妻子一些關愛和支持。沒有好的夫妻關係,不可能有完善的親子關係。 二、給孩子做好榜樣。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與父親的關係影響孩子一生:父親是男孩模仿的對象,是女孩依賴的港灣。 三、陪孩子運動。哈佛的研究發現,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於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高,讓他四肢伸展,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四、帶孩子體驗職業生活。研究者建議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中學階段以父親為主。因為孩子上中學以後,母親的影響力開始下降,父親的影響力開始上升。中學時代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期,父親的優勢可能大於母親。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記在心裡,不管走到哪裡,都與孩子保持聯絡。推薦爸爸們讀讀邊玉芳寫的《讀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寫的《讓孩子從心底愛上學習的方法》。 父親平時也應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西安遠東一中副校長劉鵬指出,父親還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特殊催化劑,研究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父親,那麼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係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容易與人相處。 劉鵬與爸爸們分享的建議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哪怕是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 即使不能按時回家時,也要打個電話和孩子說上幾句話。父親還應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孩子的記憶深處貯存著父親與他在一起的時光,他們不僅從父親那裡感受到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為自身的心智發育汲取養分。 2.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父親平時也應多 親吻、擁抱、撫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會有壓抑不良情緒的感受,當他們持續處於不良情境刺激時,不良情緒也會滲透到幼小的心靈中,並還可能表現為生理上的不適以至疾病,因而父親要同母親一起努力去瞭解、體會、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覺得孤獨無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條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