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感官學習 幼兒玩轉趣味科學
學習並不限於課堂,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發生。成立不足一年的「小小基地」,三位創辦人均期望能在單向學習模式以外,尋找可讓小朋友有趣學習的空間。其課程設計結合不同元素,堅持讓小朋友自己動手製作、愉快體驗。 小小基地常務幹事Germaine Yu育有一名五歲兒子,在帶孩子參加興趣班時,總遇到孩子說不想再上的情況,令她反思部分興趣班的確只着重成果及有目的地學習,於是她希望能創辦一些課程是由孩子興趣出發,通過遊戲、發問、實驗及小組活動,帶出他們想知道的知識。 五感體驗 中心課程以不同主題多元交疊,包含藝術、音樂、科學與不同感官等元素。參與課程構思的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Miss Laura稱,課程圍繞3B(Belong, Being and Becoming)理念,幫助小朋友理解歸屬感,意識「當下」,並以五感遊戲、探索及創作,建立與世界互動的方法。「幼兒感官學習在外國很普遍,香港家長卻多認為這是小朋友與生俱來的,自自然然便會懂得。但0至6歲是感官發展的黃金時期,這階段孩子學習得最快,不應錯過。」 課堂利用預先以食用顏料染色的米,放在膠箱中,製造出藍色海洋、白色雪地等場景,再加入不同物料如人物模型、動物公仔、珠仔寶石,讓小朋友自行去想像、構思故事;也有嗅覺遊戲,先讓小朋友聞一聞檸檬、香草、醋等,再把它們混合在瓶子裏,不同的氣味互相碰撞,會否成為一種自創的新味道?也會利用染了色的冰,在大紙上繪畫,讓孩子感受握着冰在手指有甚麼感覺?「課堂用的都是水、沙,甚至剃鬚膏等平常物料,目的是要讓小朋友接觸不同質感,孩子們都玩得很興奮。」 搞小實驗 課堂也會藉着小實驗,引導孩子發問,理解大自然現象。像光有七種顏色,那麼顏色是怎樣來的?導師會與小朋友一起製作萬花筒,小朋友一邊轉動一邊雀躍地問為甚麼,主動探索背後的原理。孩子們也會以飲管、膠盒等製作模型船,再用氣球推動,當把吹脹的氣球放氣時,模型船便向前駛。Laura笑言課堂上不會規限小朋友怎樣做,不會有步驟去依循,他們想怎樣都可以,導師只會提供協助,有小朋友的船沉了,也讓他親自去經歷。 知識是經驗累積 Germaine說同一個主題可以延展的方向很多,「小朋友天生愛玩,課程設計時導師會試不同方法令過程更有趣,以配合孩子的喜好。」她強調,知識往往是從經驗累積而來,動手摸過、創作過便會知道,旁人不停灌輸各種名詞和生字,也比不上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思考和發問,才會記得他們學過甚麼,並激發起對知識的熱愛。 (2016-3-18 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