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誣陷和欺負 父母怎麼做?

原本我以為孩子是不會說謊的,但我錯了。90後的孩子會因為需要用錢騙自己父母要交學費,會因為想要買一個新手機去扔掉原來的手機。就連10後的孩子都會說謊,因為怕被懲罰將責任推到其他孩子身上;想要讓老師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將不好的說成是別的孩子做的。

孩子之間互動「打架」的事情,很多時候是男孩子之間較多。作為也是一個男孩的母親,我比較擔心的就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對被「打」或「打」人的孩子來說,如果處理不得當會對其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性格有所影響。

「如果在外面被欺負了,先別管三七二十一打回去再說!」雖然這種教育方法我是不能苟同的,但要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或欺負別人了,父母真的能袖手旁觀嗎?

第1種情況 孩子欺負別人

首先,被欺負的孩子父母第一時間肯定會來找你。比較有涵養的,跟你加個微信私下來溝通。大部分都會直接在幼稚園班的微信群裡公開質問。這個質問其實有兩種含義:一來是讓班級裡的其他家長都有所警示、知道XX孩子打人了,以後你們要注意一些;二來是讓班級老師們知道,因為直接跟老師告狀怕老師不好做。

對於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裡都是大王,誰不讓著孩子呢?所以到了幼稚園後,孩子不知道如何與其他孩子相處,一有不如意就用「動手」的方法去解決;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孩子並不覺得他是在「打人」只是覺得好玩,甚至是想要表達親近的一種不成熟的方法。就像我們小時候,班級裡總有那麼幾個男生喜歡去「惹」女生,長大了以後才知道原來男生們是想和女生做朋友。

對男孩子來說,小時候沒動過手的基本沒有。這是生理結構和心智成熟所決定的,因此男孩子的父母尤其要注意這方面的教育。

追溯原因這些場景你一定熟悉

小時候如果孩子不小心磕著桌椅哭了,家裡人不要去說「都怪桌子,打桌子」這樣的蠢話。因為以後孩子就知道撞到誰了反而是對方的過錯;家裡人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一旦孩子出現動手的舉動要及時制止,不要還去跟孩子嘻嘻哈哈。我看過最傻的情況就是:老人不但不說孩子,還再次把臉湊上去說「寶寶來,這一邊也打一下」發展到後來孩子就養成了「欺軟怕硬」的個性。

另外,在孩子12歲前避免其看到暴力的場面。尤其是通過電視、手機、ipad這些數碼產品,還有現在很多名為兒童設計的動畫片卻又非常多的暴力場面,若避免不了孩子看電視或電子遊戲的話,也一定要選溫和健康一些的內容。

第2種情況 孩子被別人欺負

無可避免發生肢體衝突或語言矛盾的時候,家長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去罵孩子,被欺負的孩子家長也儘量先瞭解情況。否則兩個孩子也許都會抵觸去幼稚園。

幼稚園的老師們如果注意到孩子之間動手,要及時拉開兩個孩子並耐心詢問情況。對經常喜歡欺負別人的孩子,給予不傷害其自尊的冷處理懲罰,比如搬個小凳子讓動手的孩子坐在旁邊、減少一次和大家一起玩遊戲的機會。

當然孩子會回家去告狀,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斷下結論認為老師是在惡意對孩子。一旦父母也不分事由縱容了孩子動手的行為,孩子下一次就會更變本加厲。

隨著孩子長大,力氣和體格都在發生變化。萬一,真的希望是萬一的情況下,孩子被欺負受傷了,甚至需要就醫的程度。上面這些方法估計就都XXX飛到腦後了,孩子都受傷了還談什麼平靜溝通啊?

第3種情況 孩子被誣陷或說謊

這種情況不局限在被誣陷打人,也包括被誣陷偷東西、做壞事、不聽指揮等。

例如有一次,兒子在商場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海洋球。看得出來他很想加入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他就去拍拍對方、跑過去就直接抱住對方、扯著孩子的衣服想要說什麼。但是換來的是「你幹什麼?!」「媽媽,他打我!」「媽媽,他好煩啊,你幫我趕他走!」

我在旁邊看著,不管別人怎麼推走兒子、怎麼嫌他煩、如何攆他走。他依然笑嘻嘻地又跑過去想要再試一次。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如何表達,現在也是,因為他先用了行動再用了語言,所以導致誤會。所以此後我就告訴兒子:當你想要和小朋友玩的時候,你可以先說“帶我一起玩好嗎”如果別人說你推了他,而你不是故意的時候,你可以說「我不是故意的」先打個招呼比事後解釋來得更好。

也許我的說法對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男孩子來說,還是難了一點。當然也有同月齡的男孩子可以理解我的這種說法,但是我發現早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說謊、更容易出現誣陷別人和「碎嘴子」的情況。

家庭環境改變孩子

一般情況下,家庭環境中的絲毫變化、家庭成員的情緒波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會導致孩子說謊、爆粗口、動手。例如父母吵架、父母常年不陪伴或只陪不玩、父母的言行不一、父母習慣了狡辯,甚至突然出來的弟弟妹妹也會對第一個孩子的性格發展有所影響。

雖然我也很想經常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或者會想著帶孩子去串門。但是我發現了,有時候熱情也會被別人誤解、多嘴容易讓人討厭。所以從此以後我在班級微信群裡基本緘口不言,只是看看。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希望幼稚園老師在紛爭發生的時候能出來講幾句情況,老師看到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孩子們之間是如何自己處理的,這樣能方便家長更好地溝通。

從幼稚園老師的角度出發,也許是希望家長和孩子通過一次次事情來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引導孩子去和夥伴溝通的方法。

能教書的是老師,能育人的永遠只有父母。

資料來自:http://www.wanhuajing.com/d81806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