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處罰法,令孩子更聽話?
隔離處罰法 ─ 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罰他們坐在角落的一旁,甚至把他們關到房內自我反省。每次設定隔離時間,期間父母對他不瞅不睬,時間一到孩子才能離開。雖然不少家長也會使用此方法,認為相比打和罵,效果比較好。可是,近年不少育兒專家及心理學家否定此方法的成效,更認為這方法會帶來反效果。 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不快樂、感到有壓力、需要父母多些關心等。每一次的不聽話,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只是孩子的語言發展有限,表達能力不足,未必能準確地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只好透過哭鬧、打人、扔東西來抒發。 當父母看見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使用隔離處罰法去令他們冷靜,意味著父母斷絕了一切的溝通渠道。孩子在隔離處罰法下,會感到孤獨無助,害怕父母不再愛自己,怕被遺棄,只好「被逼」冷靜下來去取悅父母。可是,內心的不快和憤怒卻無法平息,父母沒有提供合時的幫助及適當的渠道讓他們表達。 在父母的角度,隔離處罰法並不算是一種懲罰。只是透過隔離,不打不罵的讓孩子冷靜和反省。可是,在孩子眼中,這根本是一種處罰,因為孩子最恐懼的,是面對父母的不理睬,聯想為父母不再愛他。孩子被完全隔離,意義等同被遺棄。心理學家更指出,隔離處罰法甚至比直接打罵孩子更糟糕,因為這種完全無視孩子存在的做法,對他們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並沒有解決事情的根本。 面對情緒失控或不聽話的孩子,那父母到底該怎樣做? 「陪伴孩子、同理孩子」─ 是父母最需要做的。面對孩子哭鬧時,父母先要自我冷靜及抑制,並同理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不開心,我會陪你哭完。」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是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及關心的第一步。「媽媽陪你哭完」,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夠有情緒。自己的傷心、不快、憤怒,父母是看得見的,最重要是,父母並不會因為這樣而不愛自己。 父母甚至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當他們的感受得到接納,便自然能慢慢冷靜下來。當父母願意作進一步溝通時,他們也會願意打開心扉,告訴父母為什麼會這樣做。找出問題的根本,並借此機會引導孩子如何恰當地表達情緒:「我知道你剛才很生氣,不過打人是不對的,別人會受傷。下次你生氣時,可以大力踏地下。」父母的語氣溫柔而堅定,不帶半點責備,孩子會慢慢學懂如何表達情緒,減少不當的行為。父母的做法更會潛移默化地記在孩子腦海中,成為他們日後處理情緒問題的方法,而且會較懂得同理他人。 教養孩子不是一件易事,父母也是人,也會有情緒,也會有累的時候。當感到乏力時,不妨放一個小休,放下孩子讓自己稍稍休息。父母的心理素質好,才能教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請謹記,孩子最需要的,除了我們的愛,還是我們的愛。 資料來源:http://goo.gl/h7qK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