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的功能

眼看到健康院驗查牙齒的小朋友,許多都一口爛牙,所以真要找來一些保護牙齒的方法。

以下分享給需要的媽媽們參考!

乳牙的萌出,除了有助於BB由奶類主食轉換成副食品後的咀嚼功能之外,也提醒家長們從此要更注重BB的口腔清潔了!

乳牙的功能

1. 利於咀嚼

寶寶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而優質的營養,攝取方式幾乎都靠口腔。而負責咀嚼以利身體消化吸收的乳牙,若因蛀牙或其他病等因素,造成喪失部份或全部的咀嚼功能,必會使得營養吸收功能受阻,影響生長發育,並造成日後的營養失調或體弱多病。

2. 輔助發音

有些寶寶因為缺牙(尤其是上顎門齒),講話「漏風」(即口齒不清、語焉不詳的情形),不但無法清楚表達個人意念,還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對幼小心靈造成嚴重打擊。

3. 促進顎骨正常發育

乳牙發育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若有蛀牙等病變,應即早治療。因為單側的牙齒病變,會讓寶寶為避開疼痛而只以單側咀嚼,時間一久,便有可能造成顏面的不平衡,家長看了心疼,寶寶也可能因為自卑而不敢交朋友。

4. 協調顏面美觀

自尊心較高的寶寶,可能自卑於一口爛牙,不敢開口說話、不敢盡情開懷大笑;而顏面靠近嘴巴的地方,也可能因缺牙所造成的塌陷,影響顏面美觀。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寶寶的社交畏懼,直接影響人際關係。

5. 恆牙生長前的「空間維持」功能

每顆乳牙下方,都有一顆正在發育的恆牙,在乳牙脫落之後,恆牙便能萌出,取代原來的乳牙,因此可以說乳牙是恆牙萌出前的空間維持器。乳牙若因蛀牙等病變,而提前掉落或須先予拔除,這個預先空出的空間,則有可能讓鄰近空間的恆牙傾斜生長過來,反而侵占了該處恆牙可生長的正常空間,產生日後的恆牙無法萌發、牙齒擁擠或是齒列不正等問題,還須花上大筆金錢與時間作矯正,付出代價不小。

不長牙,怎麼辦?

通常寶寶會在6~8個月大左右開始長牙(即乳牙),但這只是平均質,有些寶寶會比較快,有些則會比較慢(1歲左右),目前醫學文獻記載,最遲的長牙年齡為1歲半, 若超出此年齡還未長牙,就要找牙科醫生檢查是否為異常或先天性缺牙。此外,牙醫師也建議媽咪在作完月子之後,最好就先帶寶寶上兒童牙科作一次初步的口腔檢查,看看有無先天異常或其他口腔疾病,媽咪也可趁機向牙醫師詢問請教寶寶的口腔清潔方式及注意事項。

預防奶瓶性齲齒

原來台灣小朋友的蛀牙比例相當高,除了飲食習慣不當(如長輩喜歡賞糖果給幼兒吃、或是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之外,清潔、保健觀念不足或是不是正確,更是主要原因。以剛長牙、還需要喝奶的寶寶來說,若是未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就容易患上「奶瓶性齲齒」。基本上孩子要到約6~8歲左右才能靈活的運用手部動作將牙齒刷乾淨,所以讓孩子自己練習刷牙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孩子畢竟能力還有限,想要孩子有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齒,家長便要辛苦一些,記得在孩子刷完之後再幫他徹底的刷一遍或至少檢查一遍,孩子刷不乾淨沒關係,因為重點在於讓孩子養成進食後應該清潔口腔的好習慣。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