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斥13萬資助學生研時事
鼓勵學生跳出學習框架,多關注時事。中文大學博群計畫去學年花十三萬元,資助學生研究時事課題。有住公屋的碩士生進行研究,發現文憑試學生家境愈富有,成績愈好,特別是語文科,惟基層學生升大學機會則較低。有學生則關注本港伊斯蘭教徒爭取興建清真寺的訴求,批評政府「拖字訣」。有學生專心研究內地失獨老人劇增的問題,批評內地政府支援不足。 中大博群計畫第二年資助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自發策劃社會研究項目,去年度接獲四十份申請,十八個項目入選,獲資助一千至一萬二千元,包括研究國民教育、新移民等。來自草根家庭的生物學碩士生賴寶凝,訪問中大一百多名「雙班年」學生,發現家庭背景對文憑試生的升學影響較大,例如家庭入息、父母教育水平高,出遊機會多,學生公開試成績愈好,特別是英文科。 寶凝分析,「以往高考重視背誦,努力便可考到好成績,但新高中課程講求學習經歷,有錢學生可常海外遊學,多說英語,語文能力較高,基層學生缺乏學習資源,升大學機會亦較低。」寶凝本身住公屋,當年要靠做兼職,才能參加補習班,期望政府多支援基層學生。她又指,院校資助學生做研究,有助學生跳出專科領域,走入社區,多關注社會。 比較及公眾史學碩士生羅樂然的小組深入研究伊斯蘭教徒爭取於上水興建清真寺的訴求,了解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支援。「○一年,居民激烈反對興建清真寺,○六年政府通過撥地,但延至今年一月才動工。」小組搜集資料及訪問一百三十多名上水居民,發現居民的反對聲音是主要阻力之一,「不少人對清真寺有誤解,有人認為建教堂可以,但清真寺不可,擔心有噪音,視之為厭惡性設施。」 來自河南的工商管理學士四年級生岳小琦獲資助研究內地失獨老人問題。「一孩政策下,二十年後將有一千萬戶失去獨生子女的不幸家庭,他們面對心理、經濟壓力,成為『孤島』,無人關注。」她盼望,內地政府多主動支援失獨老人。 (2014-3-5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