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8個做法 毀孩子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無法很好的適應和融入社會。安全感的建立並不容易,而一些看似很平常的做法,卻能輕易地毀掉孩子們的安全感,您意識到了麼?

1)經常當著孩子面爭吵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還弄不懂大人之間的事情,所以,吵起架來也是毫不避諱。殊不知,它正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應該說,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的衝突,就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

2)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

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與願望,孩子只能圍著成人的指揮棒、「晴雨表」來轉,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東西,經常被嚴令禁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或者缺乏正常情緒的釋放途徑,長此以往,會損傷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對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3)溺愛也是軟暴力

家庭是溫柔的陷阱,特別是隔代疼,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逐漸地在群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因此,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辦代替。

4)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家長應尊重孩子,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

孩子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孩子沒主動要家長幫忙,家長就不參與。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幫助時,家長也要馬上回應,當孩子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

5)在孩子面前你很情緒化

母親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母親經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情緒變化無常,自己都缺乏安全感,那麼,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做事和生活的態度。

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能有自信、穩定、成熟、理智的養育態度,這樣既能減少媽媽自己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與氣質。

6)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

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總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當孩子不如別人或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會非常著急,抱怨的話、情緒化的行為就會出現,經常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能力。

作為家長應當意識到,讓孩子時時、處處爭「第一」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爭「唯一」。

7)喜歡強令孩子而不是協商

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可以跟孩子協商,而不是強令。例如:媽媽剛剛做好了飯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餃子。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訴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麼,提前告訴媽媽。

8)錯誤地表揚孩子

孩子常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表揚,家長、幼稚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瞭!」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揚依賴症」,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與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針對孩子,表揚鼓勵應講究策略。

文章轉載自:http://goo.gl/GZF5dV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