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醫生非壞人 愛寫信與子女溝通

與伍文輝植髮醫生談育兒有很多驚喜。他博學多才,是西醫,也習中醫,懂紫微斗數,更隨名師學習紋頭皮,結果自己紋了一身圖案。回家後兒子說「爸爸變壞了」,他教子女不要害怕別人的目光,要獨立思考。他愛寫信與子女溝通,在彼此書信往來中建立一道互信的橋樑。

穿起與兒子一同練習的親子武術服裝,伍醫生的肩膀上隱約現出一道紋身的圖案,他打趣地說:「平時穿短袖襯衣剛好把圖案遮蓋,若是排隊等車時便拉高一點,別人立即讓開。」數年前,因為植髮醫術的需要,他到國外兩周、隨名師Dr. Rassman學習「紋頭皮」,那是一種三維的紋身技術,於頭皮紋上立體的髮絲,令禿頭「長出」頭髮來。學習時,他為了要感受針刺的感覺和效果,便以身試「針」,在肩膀上紋了一個圖案。痛不痛?他說:「痛呀!我看着紋身師如何一針一針地刺,刺下皮膚多深就有多痛,整整紋了十小時。」

勿介意他人目光

「紋身原來有『安多酚』,紋完後人很興奮,於是當晚開心得把整個背部也紋上圖案。」他說。就這樣,受人尊敬的醫生成了紋身「壞人」,至少小兒子看後第一句便這樣說。「我以身體告訴他,證明紋身並不一定是壞人,自己也不要受眾人的目光影響,否則甚麼事都幹不成。」他願意紋身,相信這樣對病人有益,「這樣我就感受到病人的感覺,知道如何小心醫治。」他更展示了手背上的白點,「這是學習紋身時留下的『疤』,我知道不能在病人身上留下這個的。」

一晚碰兩次手機

學習,他喜歡徹底感受;與子女溝通,他也重視彼此的互信。大女兒伍鈺洛開朗、活潑,能說會道,在校是司儀人選;小兒子伍浚颺則較內斂,需要多一點鼓勵。兩名孩子表面上都沒有自己那麼好學,但他明白栽培不能急進,先要彼此「有偈傾」。13歲的女兒與10歲的兒子都有自己的手機,伍醫生為了不想孩子沉迷,於是在家中設立一個盒,着孩子放學後把手機放於盒內,每晚只有八時及十時各有15分鐘使用手機來通訊,其他時間不可使用。

家中環境寬敞,然而三部電腦全放在大廳,伍醫生美其名為「Internet Café」,上網看甚麼彼此一目了然,「這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教的,這樣就能看到孩子上網看甚麼,也能節制他們使用互聯網。」孩子步入青春期,他明白「最容易造成傷害的是言語。」於是,當子女做錯了甚麼時,他會主動寫信給他們,在寫信的過程中,一切嬲怒都先經過過濾,變成正面的教導,孩子心悅誠服的回信就是最寶貴的溝通了。

健康比成績重要

懂得紫微斗數的伍醫生,當初決定為太太安排剖腹生產時,曾精心為大女兒「計算」命盤,選擇出生的良辰吉時。「最初當然選擇讀書好、富有,但這樣的命格卻會剋父母,如此我才真真正正思考甚麼才對子女最好,最後發現健康和開心最重要。」小兒子天生內斂害羞,他刻意與之一起學武術,希望他能保護自己、鍛練心志。當初像天下父母一樣一心為子女起「最好」的命盤,最終卻明白「最好」其實不過是健康與快樂。

(2016-3-30  晴報)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