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秘笈-個人健康衛生篇
「坐月」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改善體質時機。坐月坐得不好,將為以後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坐月其實不只坐30日,身體器官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調整,並未能完全復原: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要6周;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到8周的時間。 除食療調養外,還要作適量的運動保健與休養,方能儘早恢復。
l 這期間產婦的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水徹底清洗外陰部。勤換衛生巾並保持陰部清潔和乾燥。分泌物會在大約產後4至6周乾淨。 l 產後一周已可洗澡、洗頭,但必須是淋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 l 保持室內通風,溫度亦不可忽高忽低。請勿將門窗緊閉及身蓋厚被,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 l 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至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即刻更換;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免受風寒。
l 以往有不少婦女聽從老人的囑咐──不刷牙,結果一個月內毀掉自己的牙。產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早晚刷牙各一次,可選用軟毛牙刷;吃過東西後,可用溫開水漱漱口。 l 產前產後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取。 l 最好使用溫水刷牙,刷牙前宜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水對牙齒及牙齦的刺激過大。 l 指漱也是一個保護牙齒的好方法,把食指洗淨後纏上紗布,把牙膏擠於手指頭上充當刷頭,來回擦拭牙齒,再用手指按壓牙齦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鬆動。
l 惡露會發出新鮮的血腥味,但如果發出惡臭,應立即告知醫生,因為這表示可能感染了。另外,在惡露排出期間使用衛生棉或產婦衛生巾。 l 自然分娩的產婦,在產後4小時即可排尿。少數產婦發現排尿有困難,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陰部疼痛反射有關,請盡量起床小便,實在有困難也可請醫生想辦法。 l 如分娩順利,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l 經歷懷孕和生產的過程,媽媽的身體定會產生變化,不論肌肉、肌腱、骨骼、關節的彈性和力量都有鬆弛和退化的傾向。在此狀態下,如果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或抱小孩,會加重關節、肌腱和韌帶的負擔,容易使手腕、手指關節等部位發生勞損性疼痛。 l 坐月容易患腰痛、關節痛:關節、韌帶鬆馳,鈣質缺乏,容易引起腰疼、關節疼。產後應加強適當的鍛煉,注意補鈣,不要過度勞累,腰腿痛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自癒。 l 如果發現惡露突然轉為鮮紅色時,意味著胎盤原佔據的部位未能妥善癒合,可能是因為您過度疲勞所致。 l 產後7天可以開始使用束縛帶幫助修身。開刀生產的媽媽要等半個月才能使用。
l 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只要身體健康,都能製造出足夠的奶水,養育寶寶。堅持每天餵奶,有助乳汁分泌。 l 保持每日喝牛奶的良好習慣(分娩後不能馬上喝,否則容易胃漲),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食多餐,揀選適當的食療,就能修復元氣且營養均衡不易肥。 l 兩邊乳房都要餵:只側重一邊會影響乳汁的分泌。乳房受的刺激少,自然奶水也少。不妨先用吸奶器把開初較稀薄的奶水吸掉,讓寶寶吃到比較濃稠、富營養的奶水。 l 媽媽要多與寶寶作肌膚接觸,借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 l 補充水分:媽媽通常會在餵奶時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注意補充水分,或是多喝代茶、果汁、原味蔬菜湯等。 l 維持充足的睡眠:日間抓緊時間休息,以應付半夜起床餵奶。採取側臥位,利於子宮復原。 l 按摩熱敷刺激:按摩乳房能催奶,試試用熱水濕透毛巾,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配合雙手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又可用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l 避免乳頭受傷:如果乳頭受傷、破皮、流血並導致發炎時,就會影響乳汁分泌。建議媽媽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控制好每側的吮吸時間,否則很容易反復受傷。 l 餵奶時腹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餵奶時腹痛是子宮收縮的表現。每當子宮收縮時,子宮肌暫時缺血,肚子會發緊、發硬,並伴隨著惡露排出。 l 用正確的方法停止餵奶:一般寶寶會自行鬆開媽媽的乳頭,如果媽媽因某種原因想中止餵奶,可將手指放進嬰兒口中,使其停止吸吮,然後拔出乳頭。
l 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不要過早探望產婦和嬰兒:媽媽需要充足的休息,過多的接待客人,會造成睡眠障礙。人來人往,也容易帶來病菌,引起交叉感染,對母子的健康構成很大的威脅。 l 月子裡不要在家裡大宴賓客,可會擾亂新媽媽和新生寶寶的正常作息。如果家人需要請客吃飯,可以選擇在飯店設宴,不需要新媽媽出席。 l 持續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只注重坐月期間的營養會導致奶水品質的不穩定,不利於寶寶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