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引數據 「雙語」有助聽障生

手語口語兼備的「雙語教育」應否在主流學校推廣,昨在立法會融合教育小組委員會掀起激辯,中文大學學者引用研究數據,質疑主流學校聽障生六成人口語能力偏低,四成人更有嚴重語障,使用雙語共融的聽障生口語能力卻無因手語而退步,在中英數表現更較前者佳。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強調,政府並無歧視手語,但當局未有充分理據提供經常性撥款。

全港唯一在小學課堂上手口語並用「雙語教學」的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因馬會撥款即將屆滿,學校須籌措八十六萬元,維持現有每班安排手語助教。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副教授李月裳指,追蹤參與計畫的首四屆共二千名聽障生口語發展,發現他們口語能力均有提升,未因手語而退化;反而抽樣九十名主流小學聽障生,發現六成人口語能力偏低,四成更是嚴重語障。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總監鄧慧蘭指,幾年前學術調查已證明雙語教育的聽障生,在中英數及格比例均優於主流學校的聽障生。她批評當局堅持現行「雙軌制」支援,令主流學校的聽障生被逼放棄手語輔助學習的平等機會,是歧視手語及聽障生的需要。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坦言,該校現行雙語教育模式成本重,當局下月將與校方及中大商討彈性運用資源,包括探討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曾參觀該校的他強調,當局對手語有助聽障生學習並異議,亦認同校內共融氣氛,「個人情感是覺得做得很好,我也很想做些事幫他們」。

楊潤雄強調,當局提供撥款需要更多證據,「除非有數據證明(雙語教育)比其他方法好才能擴展,否則只能在現行方式撥款作考慮。」他又指主流學校即使不是推行雙語教育,教學效能與融合氣氛亦一樣佳。

當局說法旋即被議員質疑,議員梁耀忠批評當局無法否定雙語教育有利聽障生學習,卻要學校證明是優於其他支援方法是「強人所難」;建制派議員葛珮帆亦質疑,當局不願提供資源,延續具成效的校本計畫,「學校斷了纜就返不到轉頭」,最終委員會通過無結束力動議,促請當局支持主流學校已推行的雙語教育。

(2014-5-29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