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童會課後支援非華語生
非華語生學習中文困難重重,香港保護兒童會六年前起,獲香港賽馬會資助推行「同、悅、學」兒童學習計畫,當中九龍城的中心設小學課後功課輔導服務,主要改善少數族裔學童的成績,早前更將服務擴展至幼稚園,收取較低費用教授家長及學童中文。負責社工曾樂婷認為,區內較少針對支援少數族裔,令不諳中文的學童升上小學後,難以追趕課程進度。 ○八年起推行「同、悅、學」兒童學習計畫的香港保護兒童會,至去年共獲賽馬會逾四百四十萬元捐助,包括九龍城的中心設小學課後功課輔導服務,改善貧困學童的中文、英文和數學科成績,不乏區內少數族裔學童參與。 負責社工曾樂婷指,以一對六教授,有約三十名學生參與,普遍參與後不再抗拒學習中文;又指少數族裔相對較基層,故以每周上課五日為例,每月只收五百元費用,「區內同類補習班每月收取逾千元」。她又稱,每學年均帶學生外出體驗社會,「例如長洲,要求他們以廣東話與商販議價。」 曾樂婷又指,今年初將服務擴展至幼稚園,教授低班(K2)及高班(K3)的家長和學童中文,「教簡單的中文字詞和筆順」。她坦言區內較少針對支援少數族裔,令不諳中文的學童升上小學後,難以追趕課程進度。「幼稚園班每周一節,每節一小時,每人十元;希望家長共同參與,回家與子女溫習。」 四歲半印度籍的Deepika Kumari就讀低班,與○八年來港的媽媽Rachna Rani今年初率先參與親子功課輔導班,Rachna相信女兒自幼學習中文,可事半功倍,「有時她反過來教我中文」。她更在女兒的功課上,以印度語在中文字旁記下意思,讓自己更容易教懂女兒。 (2014-6-3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