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童壓境 新東兒科等一年

跨境童壓境,令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科普通科門診壓力大增,非緊急新症需等逾年才獲見醫生。不過醫管局稱不會就兒科作跨網轉介,但會增加人手及診症名額,縮短輪候時間。

醫管局昨公布公立醫院兒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其中非緊急新症患童需輪候15星期至13個多月不等。最嚴重屬新界東醫院聯網,非緊急新症患童平均需等53個星期,佔整體輪候患童一成,包括威爾斯醫院的成長科及北區醫院兒科普通科門診。

那打素住院病童 一成跨境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邱家駿稱,新東醫院聯網兒科門診現約有1,300宗新症輪候,其中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佔約150至200人。兒科中央統治委員會主席李志光稱,新界東聯網兒科門診個案,每年均有2、3%增長,而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多跨境童求醫,對兒科普通門診構成壓力。

李醫生直言,未能分辨求診的跨境童屬雙非或是單非,主要求診原因均屬呼吸道疾病、哮喘、成長或發展問題等,求診原因與其他地區相若;大埔那打素醫院則有一成住院兒科病人屬跨境童,「住院壓力比其他地區大」。

不止北區、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科普通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威院成長科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亦需53個星期。李志光解釋,威院成長科接受衞生署學童保健及私家醫生轉介,現約有100宗新症輪候,但逾九成屬非緊急普通兒科個案:「絕大部分不需治療,跟進半年或一年都無發現(患童)成長速度有問題,只是未能達到父母期望。」

增人手名額 不設跨網轉介

醫管局早前為耳鼻喉科、婦科及眼科輪候時間過長個案,獲患者同意後可安排轉介至輪候時間較短的醫院聯網。邱家駿稱兒科輪候時間相對其他專科短,加上家長普遍不願帶子女跨聯網求診,故兒科毋須實施跨網轉介。

李志光補充,因應威院成長科輪候時間長,院方已作內部調整,將屬輪候成長科的普通兒科個案,轉介至普通兒科門診就醫,期望縮短成長科的人龍,同時會於北區醫院及大埔那打素增加人手及診症名額,縮短輪候時間。

(2014-1-30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