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焦慮最細3歲

暑假將近尾聲,「學生哥」要收拾心情開學。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兒童開學後要面對學業、 人際、環境等轉變,都有機會令他們感到壓力,甚至引發焦慮症; 有個案更是僅得3歲的幼兒,呼籲家長一旦發現子女有焦慮徵狀,應及早求醫。

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冲稱,其接收的病人中約5至10%兒童患有焦慮症,年紀最小僅3、4歲,「有啲學童驚同父母分離、怕畀同學取笑、功課抄寫繁重、都會引致焦慮。」他又稱,學童初讀幼稚園、小一或中一,因在環境、學業等需要重新適應,易令他們有焦慮。

李明冲說,一些家長存有謬誤,以為讓小朋友的焦慮慢慢消失便可以,但這是大錯特錯,「焦慮持續、次數愈頻密,或會影響小朋友嘅社交生活,甚至影響食慾、抑鬱等。」

但他稱,患焦慮症的學童可透過認知行為、改變生活模式等作治療,情況嚴重才需以血清素等藥物輔助,建議父母應先有一套共同處理的方式,甚至為子女開學前作適應性準備,有效紓緩開學後的焦慮。

焦慮愈耐會影響社交

鄧女士的女兒下月升讀小六,但女兒5歲讀幼稚園中班時,保母每天都轉告她,女兒到幼稚園門口便會突然「扭計」不上學,故她便陪女兒上學,豈料女兒到校門前又不上學,更嘔吐大作,情況持續近一星期,「囡囡到第2、3日返學都係咁嘔,我要帶幾套校服畀佢換,要佢知道唔可以唔返學。」

鄧女士說,有時與女兒到商場逛街,她常聲稱尿急要去廁所,「同囡囡行兩個鐘商場,起碼有1小時40分鐘要陪排隊等去廁所,但其實好多時唔係有必要去。」之後她帶女兒求醫,確診她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陪返學傾偈可減焦慮

她又稱,女兒亦有認字障礙,經常搣手指,亦試過因考試太緊張,小息時雙腳突然僵硬不能行走,又曾試過開學後擔心「如果要舉手去廁所,老師唔畀又會點樣?」 女兒經多年認知行為治療,加上生活不作太多轉變,生活更有規律,病情有明顯好轉,「依家丈夫同囡囡返學嗰陣會傾偈,減低囡囡嘅焦慮。」

(2014-8-25  都市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