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學童用電子產品 59.2%人無定期驗眼
自幼接觸電子產品,或損視力。有調查發現,逾九成家長會讓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當中83.6%人用作通訊及社交如Facebook、為應付學校的學習和功課需要(50.8%)及會視作「電子奶咀」安撫他們情緒(32.3%)。但專家指,59.2%家長並無定期帶子女去驗眼,若錯過8歲前糾正有關眼睛問題,可永久影響視力。 民建聯去年底至今年1月訪問753名育有3至12歲子女的家長,當中涉及977名學童。受訪者中,14.6%學童因近視等視力問題而要配戴眼鏡、最早要戴眼鏡的學童僅2歲;59.2%受訪家長沒有主動定期帶子女驗眼,主因認為子女年齡太小,故無需關注,亦有覺得驗眼費貴,難以負擔。 眼科專科醫生周伯展指,孩童3歲後應定期驗眼,而8歲前乃「黃金治療期」,若未能於8歲糾正如弱視及斜視等眼疾,前者將「不能逆轉,醫唔番好」,及後者則失去視力立體感;雖然眼睛問題有五成受基因影響,惟環境及個人習慣亦易加深問題。 周伯展又指,以往印刷刊物為刻畫式、行線分明,但電子產品即使利用高像素,行線仍模糊不清,眼球需不斷重複聚焦,令眼睛容易過勞、引起視力問題。他提醒,2歲以下幼童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一般學童亦應避免全黑環境或「背光」下看螢幕,而螢幕光度亦應調低,及每5至6秒眨眼一次,以保持淚水分布。團體建議政府仿效「學童牙科保健」,將視力檢測成獨立檢查,提高護眼意識。 (2015-6-15 Am7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