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脷筋」勿亂剪 輕微先語言治療

兒童發音不清,有家長憂慮孩子是否患「黐脷筋」,並急於尋找醫生做「剪脷筋」手術。有醫生提醒,若症狀未影響孩子發音或進食,不一定需動手術,可由語言治療師協助改善發音。

「黐脷筋」醫學上稱為舌繫帶縮短症,因黏着於口腔底部的舌繫帶太短或太緊引起疾病,影響患者發音,部分徵狀嚴重者更可阻礙進食。有網民指其數個月大的孩子出現「M字舌」,急於向其他家長查詢可進行手術的診所。

兒科醫生陳以誠解釋,若舌繫帶過短、過緊、過粗,而舌頭被牽扯至呈「M形」,或屬「黐脷筋」病徵,一般在三歲前可進行「剪脷筋」手術,年紀愈小效果愈佳。

不過,他提醒並非所有「黐脷筋」孩子均需要進行手術,如果舌頭的活動能力不受影響,毋須接受手術。

陳以誠警告,若「剪脷筋」太深,或傷及舌頭、血管和牙肉,事前須經醫生評估。他提醒,小孩說話不清,亦可因腦部負責語言區域受損,或該部分發育不良,又或傷及神經綫,令患者無法控制口部肌肉所致。

嚴重才衡量動手術

中大耳鼻喉頭頸外科系教授唐志輝指出,倘「黐脷筋」不算嚴重,家長可考慮先讓孩子接受語言治療,之後再衡量是否需做手術。另外,較年長的孩子,可以選擇接受激光手術切除多餘組織,流血會比較少。

(2015-6-19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