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教出孩子好行為
要聰明教育孩子,秘訣就是要教導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做家長的就可以輕輕鬆鬆放手了。 媽媽Emily的三名孩子十分聽教聽話,只要媽媽囑咐執拾好玩具上床睡覺或要求停止爭吵,他們便立即照辦毋須勞氣。她的三歲大兒子被其他孩子搶走玩具車,也懂得冷靜地說服他人把車還給他。到底如何令孩子如此聽話?是否用威逼利誘的方法?Emily坦言,只要一開始清楚告知事非錯對,要求孩子遵從便是了。故此,平日孩子做得不好,只要給予一個眼神,他們便懂得如何做好。 《在21世紀養育孩子》一書作者Sharon K.Hall博士指出,在幼兒學行時期便要清楚告知父母的期望,他們會將期望內在化,對自我產生要求。這是因為孩子有取悅父母的傾向,並嘗試遵從父母教導的方式行事。有專家指出,18個月大的幼兒已有同理心及懂得回應父母的期望。《教養出自律孩子》的作者Robert Brooks博士指出,越早教導,越少阻力,在孩子兩歲前便要展開教導。 在教養上,家長可留意以下四個要點:1. 制定嚴格的規則,要求孩子尊重l 理由清晰: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設立規則的原因。例如要身體壯健,必須晚上8時上床睡覺; 要收拾好玩具,下次玩的時候才知道在哪兒。l 多點讚美:要加強孩子做好行為的意慾,必須在他們做得好的時候予以讚賞。例如孩子起床後執拾床鋪、懂得感謝別人的幫助,都應予以稱讚。l 父母要做好榜樣:父母要求孩子掛好衣服、吃飯後執拾碗筷、沮喪時不胡亂叫嚷,必須檢視自己平日的行為是否與要求一致。孩子見父母做得好,自然也會跟從。l 培養自省:當孩子做得不好出現罪疚感,是一個學習如何辨別錯對的好機會,父母可安慰孩子並讓他們明白,人人都有機會做錯事,最重要是學懂以後如何做好。2. 建立解難能力孩子出現行為問題,與感到挫折或無助有關。若給予他們合適工具去面對事情,他們便會去學習如何弄清事情及照顧自己,並有勇氣面對每一個挑戰。l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若孩子有足夠理解力,便應給予他們多些做決定的機會,讓他們的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孩子跟兄弟姊妹打架,首先不要喝停,而是問他們有甚麼解決方法。l 鼓勵不斷嘗試:父母不要事事代勞,小如綁鞋帶、執拾玩具等,也應讓他們自己完成。l 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從而發展認知技巧和能力。當孩子不知如何處理一件事,便問他:你認為有甚麼可以做?這是給予他信心去自己解決問題。3. 幫助小孩練習耐性在幼兒階段便應訓練孩子耐性,讓他們學懂忍耐,不會做出衝動行為。l 學會等待: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可延遲滿足其需要和慾望,練習如何控制不耐煩的感覺。l 形容他們的實際感受:幼兒等待得太久會感到挫折,但他們不懂表達感受。當孩子耐心地等候時應予以讚賞,父母可以告知他們很有耐性,表現得十分好。孩子便會更加努力爭取好表現。l 多參與訓練耐性的活動:鼓勵孩子砌圖、堆積木或栽種植物這類需花時間完成及等候成果的活動,而不應一味給予他們按鈕即彈出資訊的高科技產品。4. 強調同理心孩子生下來是自我中心的,越早讓他們明白身邊每個人都有情緒和感受,可以讓他們盡早脫離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並學習與別人好好相處。l 讚賞愛心的行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抓緊機會教導孩子同理心,並透過簡單行為描述來強化好行為。例如當看到孩子為洋娃娃蓋被子,便應讚賞孩子很會照顧洋娃娃。l 透過發問讓孩子思考:孩子不會明白何謂同理心,但可以透過發問讓他們意識到如何愛護別人。例如當孩子不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便可以問他,換轉是別人不作分享,自己會有甚麼感受。l 認識身體語言:解讀別人面部表情及行為,是發展同理心的基本方法。透過問題教導孩子留意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及影響,有助建立同理心。資料來源:www.goo.gl/4WS78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