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透過你的眼晴認識恐懼
 

 

最新的研究發現,初生嬰兒或許不能夠說話,但他們大約七個月大時,下意識能夠認識到別人眼中的恐懼感。初生嬰兒可以於一瞬間,便讀人類的表情,他們是透過看他們眼睛的白色部份,即鞏膜;他們似乎對恐懼的反應大於開心。

來自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Institute)的人類認知及腦部科學(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科學家為嬰兒們進行腦電圖(EEG)測試,為嬰兒們戴上頭接駁電級。

 

 

第一個實驗中,有24名嬰兒接受測試,只有是眼晴沒有受到任何面部的部份,讓他們給出恐懼或開心的反應。嬰兒腦內的反應,確實是恐懼多於開心。之後,再有22位嬰兒進行同樣的測試,得出同樣的結果,嬰兒們是直接凝望著被直接展現的鞏膜。

根據國家科學學會(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刊物述說,每一個測試中,每個影像只會出現0.05秒,這其實超越了意識感知的限度。

每一對恐懼或驚訝的眼睛,其白色的地方比較表達其他情感時還要大,諸如開心,他們趨向顯示較小的白色位置。這令人想到,人類的眼睛,明顯白色的鞏膜在社交互動的活動中,是很重要的。

當科學家找到以上有關腦部機制的證據,開始了以潛意識去偵測成年人眼睛的提示,他們以往不知道在何時發展出這樣能力,但現在知道了。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人類認知及腦部科學的莎拉‧珍芯博士(Sarah Jessen)說,現時的研究,從一名七個月大的嬰兒凝視鞏膜之時,提供了讓潛意識偵測到情感的神經證據。數據展示,我們發現了一些很重要的社交互動發展的基礎技巧,從人類初生嬰兒的腦部中現存著的快速、有效及可信賴的社交提示偵測機制。

人類是靈長類動物中唯一擁有鞏膜(Scleras),例如,猿猴,相對人類白色旳鞏膜位置,牠們是全黑的。專家相信,眼睛的白色部份的進化是為了有助溝通,令人們可以看到其他人所看著的,因為這個方向是連接著情感的狀況。

在閱讀情感方面,女士的腦部較男士難以偵測;同時,其中一個原因是女士眼睛的白色位置(鞏膜)較男士為多。

當猿猴沒有這獨特的溝通工具,那個失去的鞏膜,代表著牠們的獵物無法知道牠們在看甚麼或牠們聚焦於哪處,這也讓猿猴有更大的獵殺成功率。

資料來自: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809873/Babies-recognise-fear-eyes.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