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戒奶嘴10撇步

「0~2歲左右的孩子都會經歷『口腔期』,會藉由『吸吮』動作獲得滿足與安全感,口腔期的孩子喜歡將手或奶嘴放進嘴裡,皆屬正常狀況;若口腔期不能獲得滿足,反而易產生悲觀、退縮等負面行為,進而影響日後心理發展,所以此階段不需制止。只是當孩子長大到3歲時,家長就要開始協助孩子戒除習慣,並於6歲前正式戒掉,因為此時開始長恆齒,吸奶嘴和吃手會讓牙齒變形、咬合不正,甚至影響語言能力發展,所以從3歲開始到6歲前是戒除奶嘴最佳時機。」

 1)溝通,別以為孩子不懂! 

有不少家長在孩子1歲多,就開始戒奶嘴,此時的孩子還沒有自我主觀想法、較好控制,但3歲前的孩子還在口腔期,若不能滿足口慾,獲得充分撫慰及安全感,易影響未來心智成長,所以達人建議,在孩子快滿3歲時,再開始「不斷地」溝通將要開始「戒奶嘴」這件事,並讓孩子知道「長大了要戒奶嘴、吃奶嘴的缺點」等,先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此時的孩子已能思考,也有自我意識,從尊重孩子開始,就能讓他們自然接受戒奶嘴一事。

2)循序漸進及約法三章

當孩子知道要開始「戒奶嘴」後,家長就要「循序漸進」減少孩子依賴奶嘴的時間。先將奶嘴藏在孩子不易取得的地方,當孩子主動索取時,再次提醒孩子戒奶嘴的必要性;並嘗試與孩子約法三章,設定吃奶嘴的時間或次數,或嘗試給予固齒器,先暫時滿足孩子的口慾,當孩子睡著或不注意時,要迅速將奶嘴收起來,如此可「慢慢地」縮短孩子吃奶嘴的時間。

3)安排活動,轉移注意力!

讓孩子隨時處在很忙的狀態下,就不會「專注在奶嘴」上;同理,若不吃奶嘴,卻習慣吃手的孩子,就想辦法讓他的小手忙得沒空塞進嘴裡,家長要在此時多安排學習活動或遊戲,充實孩子的生活,才能有效轉移孩子對奶嘴的注意力及使用時間。

4)增進互動及足夠安全感

奶嘴主要功能是給予孩子安全感,所以當孩子正逐漸減少對奶嘴的需求,他們所需要的安全感仍要被滿足,當孩子從生活中得到滿足,自然會減少對奶嘴的依賴,此時家長對孩子要更加關愛,多花時間陪孩子。

5)偶像力量更具說服力

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玩伴中,找出他們喜愛的哥哥或姊姊,與大孩子一起制定「戒奶嘴計畫」,由哥哥或姊姊勸孩子不要吃奶嘴,孩子更能接受戒奶嘴,因為此年紀的孩子,會想要被喜歡的人接受或喜歡;同理,若孩子有喜歡的卡通人物,也可以告訴孩子:「你看,巧虎(或其他卡通人物)也沒有吃奶嘴!」或「DORA喜歡沒吃奶嘴的小朋友哦!」

6)巧妙善用同儕壓力

當孩子清楚「理解」自己長大了、必須戒奶嘴後,即可善用同儕壓力,加深孩子的社會意識。家長可在帶孩子外出時,隨時注意年齡相仿的小孩,巧妙地讓孩子觀察到同年齡小孩已不吃奶嘴了,「若繼續吃奶嘴,會被其他小孩笑;且牙齒也會不好看」等,指出缺點的同時,適時給予「比較壓力」與「同儕證明」,更能讓孩子主動戒除奶嘴。

 此外,達人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有同儕後,就會主動戒奶嘴,也是這個道理。

7)遠離髒髒 提高戒除動力

過程中,家長需提高孩子戒奶嘴的動力!此時可教導孩子,拿來拿去的奶嘴,容易沾到很多細菌,不小心吃下細菌就會生病、拉肚子等;同理,摸東摸西再放入嘴裡的小手也是如此,所以讀些關於「細菌」吃下肚後會生病的小故事給孩子聽,可以增加戒除吃奶嘴的動力。

8)更換品牌或剪破奶嘴

若孩子習慣吃固定品牌的奶嘴,可給予不同品牌,當孩子遇到口感不同的奶嘴,就會不想吃奶嘴!若沒有固定習慣也沒關係,家長可故意將奶嘴剪破,引導孩子發現咬起來有奇怪口感,接著就能順水推舟請孩子把「壞掉的奶嘴」丟掉,孩子若再次想起奶嘴,記得提醒他「奶嘴已經壞掉,且被他自己拿去丟掉了」。

9)讚揚口氣及增加獎勵

當孩子吵著要奶嘴、經過勸說而乖乖放棄時,家長務必給予讚揚,並適時提供獎勵方案,像是白天都沒有吸奶嘴,就可以得到1個小禮物或多看1小時的卡通等;或由孩子自己把奶嘴丟進垃圾桶,就可以換1個超大禮物等方式來激勵孩子,通常孩子都會喜歡讚揚與獎勵,也能減輕戒奶嘴的不開心。

10)找專業醫生協助

對此階段孩子而言,醫生具有權威性,不妨帶孩子去看牙醫,透過醫生說的話,更能讓孩子意識到吃奶嘴有可能會暴牙、咬合不正或影響牙齒生長等缺點,若繼續吃奶嘴,可能需要一直看牙醫,由於多數孩子都不喜歡看醫生,也就有機會主動戒奶嘴了!

別犯!戒奶嘴大忌

斷然強迫

千萬不要斷然「強迫」孩子戒奶嘴,因為孩子無法認知大人的要求及戒奶嘴的好處,很容易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影響孩子日後的身心發展。

操之過急 

想戒除任何東西都該「循序漸進」,連大人都不可能「立刻」、「馬上」做到,更何況是小小孩!切記,處理不當對孩子來說會成為殘酷的剝奪,有可能造成心理傷害。

重蹈覆轍 

若孩子出現哭鬧情緒或抗拒行為,家長多點不能輕易妥協,更不要再主動拿安撫奶嘴堵住孩子的嘴,要多點陪伴、讓孩子漸漸習慣沒奶嘴的生活。

文章轉載自:http://www.ibaby.org.tw/KnowledgeDetail.aspx?ARTICLESN=347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