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病菌基因出現變種
本港「猩紅熱」個案數字有不斷上升趨勢,單是6月份感染個案已有419宗,較5月份錄得100宗為多,反應本港已踏入不尋常的高峰期,疫情是近10年來最嚴重的1年,更出現10年來首宗死亡個案。衛生防護中心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個案,發現猩紅熱的病菌基因出現變種,增加細菌的傳播能力,令今年累積個案不斷急升,不排除未來會於學校、院舍爆發集體感染,並預料猩紅熱高峰期將持續至整個今年夏季。 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解釋猩紅熱「變種」原因,發現有關細菌出現變種,初步在驗出的一株甲型鏈球菌菌株中發現多一條基因,這代表猩紅熱已出現變種,增加細菌的傳播性,更作為抗生素之一的「紅霉素」出現抗藥性情況。醫學會呼籲前綫兒科醫生改用盤尼西林作治療,並要求政府定期公布本港猩紅熱爆發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提醒,甲類鏈球菌是引致猩紅熱感染的細菌,而猩紅熱可透過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傳染,呼籲小朋友如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不應回校上課,以及避免與其他小朋友有親密接觸,更應維持個人衛生及保持雙手清潔,如懷疑染病應立刻帶同小朋友求診。
「猩紅熱」症狀: 1. 發燒 2. 喉嚨痛 3. 扁桃受腺發炎 4. 沙紙狀紅疹 5. 「草莓」舌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