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3種行為 孩子無法變聰明

爸媽都希望孩子比別人聰明優秀,長大可以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教育上用心,可能會準備益智遊戲給孩子玩,或是知識類的書籍給孩子閱讀,讓他們從中成長。不過,其實爸媽也會有些不經意的行為,降低孩子的學習態度,反而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欲望,以及同儕間的競爭力,甚至痛恨學習。

1) 永遠無法在遊戲中取勝

如果爸媽給孩子玩一種很難的遊戲,或是找一個比他們年長許多的對手一起進行遊戲,孩子怎麼努力都只能嚐到失敗的感覺,久了之後,孩子在遊戲中得不到獲勝的喜悅及成就感,就會覺得自己很笨,失去努力和競爭的熱情。當孩子一直在生活中得不到「贏」的感覺,長大後容易發展出自卑的性格,在旁人眼中就是個畏首畏尾的人。

在小的時候,爸媽應該多讓孩子有獲得成就感的機會,無論是遊戲還是競賽,甚至讓他們參與烹飪、做家事,也可以給他們「成功」的感覺;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可以換來成功的果實,對自信心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自然也就會樂於嘗試、接受挑戰。

2) 傳授太多超過認知範圍的知識

很多爸媽陷入一個迷思,認為孩子的智慧開發要愈早愈好,所以選購了很多教材,給年幼的孩子進行閱讀、書寫的訓練。不過教材中若有過多超過認知範圍的知識,雖然透過反覆背誦可以讓孩子記住,但並不能完全理解,反而造成學習上的壓力,讓他們對這些教材、知識開始反感。

不管對幾歲的孩子而言,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爸媽該做的是激發他們對學習的東西產生興趣,才會有學習動力,慢慢在這個領域探索愈來愈多的知識。

3) 帶有負面暗示的言語

爸媽可能常把「你真笨」掛在嘴邊,雖然是出於對孩子進步的期許,但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爸媽覺得我很笨」的訊息;有的時候,爸媽也會拿別人和孩子做比較。「陳阿姨的兒子都能和外國老師對話了,你怎麼連ABCD都還不會背?」「你們班長怎麼考都是一百分,為什麼你不行?」在孩子心中,認為自己的努力被爸媽忽略,也會漸漸認為自己真的很笨。

孩子的表現如果不如預期,爸媽應讓孩子知道,任何競賽總是有輸有贏,只要能記取失敗的原因及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仍然有機會能成為贏家;允許孩子有失敗的機會,就是對孩子獲得成功的信任。

文章轉載自:http://www.qbaobei.com/jiaoyu/408605.html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