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學做好爸爸?

歡迎踏上爸爸的旅程!你會發現學習當個好爸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路走來你學習到的會更多。你的伴侶可能會比較著重於非常實際的知識,例如懷孕及分娩,但是你也能從中給予最實際的幫助!

父親是孩子重要的安全堡壘,他使男孩邁向成長、使女孩更有自信。研究發現,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跟媽媽有很多不同,父親的參與能夠發揮神奇的教養力量。在環境大變遷的年代,新世代的好爸爸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又該如何從「心」學做好爸爸?

時代轉型,爸爸難為

二○○五年開始,台灣雙薪家庭的比率首度突破五成,意味著過往「男主外,女主內」的超穩定家庭分工結構,開始有了動盪。當過往專心一意照顧家庭的母親,也開始工作賺錢養家,過往男性父親最重要的經濟支援角色(與權力)被淡化,被「削弱」了「經濟權力」的爸爸,必須開始跟「會賺錢的媽媽」,一起平分親職與家務的角色。

男性現在不但要能接受妻子在家中與他平起平坐,甚至在職場上也要學習面對一位比他更能幹、更會賺錢的妻子。新時代的爸爸,再也不能只扮演「會賺錢的大老爺」。他們需要學會、也必須證明,自己在家庭中和媽媽有同樣的貢獻與價值,才不會在時代的轉變中,感到被邊緣化的危機。

「我明顯可以從太太身上,感受到現在男人的壓力。」趨勢科技資深軟體工程師林德政說,以前的爸爸只要拿錢回家,就是一個成功的爸爸,再了不起就是可以回家吃晚飯。現在的父親,拿錢回家只是最低門檻,還要花足夠的時間陪小孩、帶他們一起玩。而且不是自己回家吃晚飯就好,還要餵小孩吃,幫小孩洗澡、換尿布。

家庭結構與社會環境的改變,也逼使爸爸必須扮演比以往更「實際」的重要責任。缺乏過往照護小孩的家族資源,沒有支援體系的小家庭中,「爸爸」不再能只是「出現就好」的象徵,必須實際投入、參與家務與親職教養的分工。

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對子女的影響一直都受到中國人的重視。

瑞典阿普薩拉大學近年的一項研究稱,如果父親能對孩子多操點心,孩子成人後適應力更強。

英國心理學家則發現,嬰兒在3個月時見到父母就會有不同反映。「當父親靠近孩子時,孩子就會聳肩挑眉,變得比較興奮;而看到媽媽就會表現得比較乖。

英國心理學家則發現,嬰兒在3個月時見到父母就會有不同反映。「當父親靠近孩子時,孩子就會聳肩挑眉,變得比較興奮;而看到媽媽就會表現得比較乖。

 

資源來源:親子天下、生活網

其他相關文章